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了解图形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展示课本插图。
提问:你见过之类的现象吗?这些现象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学生交流后汇报:
2.导入
像照相、用放大镜看报纸、投影仪放大图想、人和影子都是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图形是怎样放大与缩小的。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互动新授
1.寻找放大的规律。
(1)出示例题.
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2)理解题意。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正方形的边长占3格,长方形的长占4格、宽占2格,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占4格、3格,要每个图形按2:1进行放大。
(3)分析题意。
提问“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
2:1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2÷1=1,也就是把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4)动手操作。
布置动手操作的要求: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画完后小组内比较一下,你们画的是不是一样,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画的?
(5)展示学生作品,交流画法。
(6)观察对比,发现规律
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它们的内角、边长、周长、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内角不变、边长扩大2倍、周长也扩大2倍,即图像的大小变了,形状没有变。
板书: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没有变。
2.寻找缩小的规律。
(1)如果把放大后的图形按1:3,长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缩小。各个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同学们猜想一下。
(2)小组合作,让学生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指名汇报画法。
正方形按1:3缩小,就是将正方形的每条边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长方形按1:4缩小,就是将长方形的每条边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三角形按1:2缩小,就是将三角形的每条边缩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
(4)观察比较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得出:三组图形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3.小结
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扩大或缩小后,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三、巩固练习
教材联系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