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噪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噪声的来源。
2.结合前面所学的关于“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的知识,思考防止噪声的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知道噪声危害的基础上。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声音文件、多媒体图片、泡沫塑料、玻璃、音叉、示波器、铁钉、耳罩等。
学生准备:泡沫塑料(或铁皮)和玻璃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用泡沫塑料刮玻璃发出声音。
(2)敲击音叉发出声音。
多媒体播放几段不同的声音:包括三种乐音与三种噪音。(注意要贴近学生实际,最好有情景视频,如百灵鸟在鸣叫、钢琴家在演奏钢琴曲、用铁锨擦水泥地面的声音等)
指几名学生谈谈听到这些声音的感受。
提出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通过让学生听乐音与噪音,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且逐步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二、进行新课
1.噪声及其来源
师生共同活动: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作比较。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学生小结: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学生举例:请同学们说生活与学习中噪声的来源或现象。如:
(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等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等的喧哗声。
(5)如自习课时隔壁教室大声播放歌曲等。
2.噪声的大小及危害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教材本部分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__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__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__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__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____dB。所以,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dB。
答案:0 30~40 70 90 150 90 70 50
(2)四大污染:噪声、废气、污水、有毒的固体废物。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人睡眠和休息。
②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会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③高强度的噪声能损坏建筑物,如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还能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致断裂等。
(4)讨论交流利用噪声服务于人类的事例。
利用噪声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可以除掉杂草;利用人体发出的微弱噪声,可以探测病灶。
3.控制噪声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①消声(在声源处减弱);②隔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吸声(在人耳处减弱)。
三、反思总结,布置思考题。
1.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和体会。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①为了减少噪声污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请写出两条)
②课后作业:探究材料的降噪能力。
小结
本节学习中知道了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做到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噪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源之一。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噪声
1.噪声及其来源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2.噪声的大小及危害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废气、污水、有毒的固体废物。
3.控制噪声
(1)消声(在声源处减弱)。
(2)隔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吸声(在人耳处减弱)。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