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8张PPT)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主要作品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识本课生字。
3.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暮
瑟
mù
?sè
吟
暮
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读完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
、
弯月初生、
的景象。
夕阳映江
露珠晶莹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暮
mù
四部分都要写扁,大字要横长、撇和捺舒展。
下边的日字稍一些。
吟
yín
口要小。
人字要舒展、中间有一小点。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诗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
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读古诗前两句思考:作者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不好。因为“残阳”
已经接近地平线,
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实像“铺”在江上,用“铺”字非常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照”和
“射”都不及“铺”字形象、灵动。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读古诗后两句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诗人描写了夜晚的明月和露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爱。
珍珠。
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露水、月亮。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
诗意:一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秋天的黄昏,红日西沉,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夕阳是那样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夕阳照射到的地方,江水呈现出一片红色;夕阳没有照射到的地方,江水呈现出青绿色。
你能说一说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吗?
前两句描绘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后两句描绘了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
露:似真珠
月:似弓
暮
江
吟
傍晚
残阳:铺水中
江水:瑟瑟、红
热爱自然
轻松愉快
夜晚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江边落日和露伴新月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派词人。主要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识本课生字。
3.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缘
yuán
题
侧
峰
庐
缘
运用:在这挺拔陡峭的山峰上,自有一番风光,这里草木繁多,花儿盛开,吸引着大大小小的蜜蜂。
峰
fēng
蜂
字义:高而尖的山头。
如:山峰。
组词:(山峰)(高峰)(登峰造极)
字义:昆虫,会飞,多有毒刺,能蜇人。
如:“蜜蜂”
组词:(蜜蜂)(蜂蜜)(蜂拥而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完这首诗我们知道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庐山,庐山的样子各不相同,横看
,侧看
,远近高低也各有千秋。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有站在
。
成峰
庐山之外
成岭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庐
侧
题
峰
缘
题
tí
日字窄小,下横起笔向上、要长,下边撇短捺要长。
左右要写紧凑。
侧
cè
贝字稍短、下点要小。
要写紧凑,亻和刂的竖钩要长。
峰
fēng
右上边撇和捺舒展,下边三横中下横要长、一竖贯穿三横。
山字要扁小。
庐
lú
里边是户字、上边的框要扁小。
外边广字三笔都要长。
庐
lú
里边是户字、上边的框要扁小。
外边广字三笔都要长。
缘
yuán
右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从“豕”首撇中点起笔,最后两笔撇、捺相接。
左窄右宽。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书写,题写。
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
“岭”和“峰”的区别是什么?
岭:相连的山。特点是:坡度和缓,连绵。
峰:高而尖的山。特点是: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
横看
成岭
侧看
成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远看
近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想一想: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结果会怎样呢?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也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在其中难求真。这两句是因果倒装的句式,诗人先写没
有认清庐山的真实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讲明了原因:“我”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不能看到全貌。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这两句诗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诗的后两句蕴含哲理,它启发了人们什么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启迪我们:只有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多角度地看待事物,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
不识: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写景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赞美奇景
富有哲理
明理
《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同时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事物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卢钺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几乎没有,我们只能从他的诗词与别人的诗词中推测他简单的一些经历。他最有名的词就是两首雪梅了。这两首词可见这位文人的雅兴和志趣。
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识本课生字。
3.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降
xiánɡ
输
?shū
骚
sāo
逊
xùn
逊
骚
输
阁
费
须
降
降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读完这首诗我们知道,梅和雪的长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
白
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逊
费
须
输
降
上下结构
降
xiáng
左窄右宽。
右上边夂要舒展,下边短横下是撇折、撇短横要长、与上横不相连。
费
fèi
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
贝字稍窄。
须
xū
左边三撇上下排列、下撇稍长。
页字上横稍长、短撇靠左,末笔点要有力。
逊
xùn
“辶”捺为平捺,向右伸展以托住上部。
孙字要紧凑,子字竖钩稍带弧度、一提稍长,小字中竖要长、撇和点居中。
输
shū
左窄右宽。
右边俞字要写紧凑,人字要扁、下边有一短横。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谁美?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难坏了诗人,不知道如何用文章来评判它们的高下。
服输
诗人
gē
同“搁”,放下。
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诗的前两句: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钺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拟人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思考:梅花和雪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不及,比不上
诗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诗的后两句: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诗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难以评议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
学完古诗,想一想: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从它们的比较中,你明白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我们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雪梅
雪:白
各有所长
梅:香
争春
《雪梅》通过写梅雪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描写秋天景色的四字词语:
秋雨绵绵
秋风习习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与梅花有关的四字词语:
暗香疏影
驿寄梅花
傲雪凌霜
雪胎梅骨
不畏严寒
描写景物的诗句: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关梅花和雪花的诗句: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A
B
B
A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诗句描绘画面。
梅与雪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难坏了诗人,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小练笔
学习《题西林壁》中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种事物,并写写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