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3 19:53:19

文档简介

永州市2020年上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C
B
A
A
B
A
D
C
C
B
D
D
B
1.C【解析】作者否定的应是“极端的写实主义”,而不是“写实主义”。
2.B【解析】文中举此例,不仅证明了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同时还证明了距离若太近,则容易使人回到现实世界。
3.A【解析】B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C项因果倒置,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只有情感就不一定是艺术”。
4.A【解析】应是习近平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之后,“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5.B【解析】以偏概全,显得比较“淡定”的只是“一些群众”,而非全部。
6.①要加强党的领导,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因地制宜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③注重精神扶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应将精神脱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答对一点给2分,其他答案如与材料吻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7.A【解析】B项中“各处描写的自然环境都显示出寒冬即将过去”不太确切,C项荷花是“在人后说是非的人”错,D项“暗示多多头也将去做偷盗之事”错。
8.①开头两段写出村庄萧条、死寂的冬天景象,渲染了一个了无生气的环境氛围。(2分)
②与下文写的张家坟园松柏葱茏翠绿形成对比。(2分)
③展示村里人处境艰难的生活状态及小说的社会背景。(2分)(每点2分。)
9.①善用侧面描写。文章在刻画张财主形象上完全采用他人语言来评价介绍张财主,使这人
物即便没有出场,但欺压百姓、靠欺世盗名发财、与官府勾结的地霸形象却鲜明地展示
在读者面前。
②运用个性化语言刻画人物。如多多头,话语不多却让读者印象深刻:爱憎分明,明事理,
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如李根生,胆小怕事息事宁人。
③用传神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如荷花,“近来这荷花瘦得多了,皮色是白里泛青,一张
大嘴更加显得和她的细眼睛不相称”寥寥几笔写出了荷花的生活困窘。
④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赵阿大的主张“起赃”与多多头的反对“起赃”形成对比,
表现了多多头的是非分明。
(任写三个点,给6分)
10.D【解析】语段是司马迁对蔺相如的高度评价。断句部分主语是蔺相如,根据文意,是蔺相如“退而让颇”,蔺相如“名重太山”,而不是廉颇“名重太山”,所以排除B、C;A项“敌国退而让颇”不符文意,且“名重太山”的主语变成“敌国”,不符文意。D项句式对称,符合文意,故选D。
11.C【解析】“舍人”在本文中指门客。
12.C【解析】
没有心理描写。
13.(1)在这个时候蔺相如走上前进献(一只)盆缶,趁机跪下请求秦王(演奏)。
(得分要点:“于是”“前进”“因”各1分,补充省略成分“演奏”1分,大意1分)
13.(2)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
(得分要点:“所以”“先”“急”“后”各1分,大意1分)
14.B【解析】寓娘清亮悦耳的歌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运用的是比喻、夸张、想象的手法,而不是视听结合。
15.
①对寓娘貌美艺高的赞美。“点酥”“皓齿”表现其外在美,听其“清歌”有如“炎海之地变清凉”体现其高超的歌艺水平。
②对寓娘坚强乐观面对困境的赞赏。友人被贬荒僻之地,寓娘甘心跟随,“归来颜愈少”,如斗霜傲雪的岭梅一般笑对生活。
③寄寓作者旷达襟怀。对寓娘的赞赏也寄寓了诗人乐观面对人生困境,笑对生活的旷达之情。
(每答对一点给2分)
16.(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7.D【解析】第一空:“经天纬地”多用来形容人有经营天下、治理国家的才能;“开天辟比喻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文段中用来描述人做出一番大事,用“经天纬地”更合适。第二空:“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也用来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通常用于含贬义的语境中。“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在句子中作谓语、宾语,通常用于含褒义的语境中。文中语境“做出一番大事业”,让人从好的方面去看待,此处宜用“刮目相看”。第三空:“无所不为”指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无所不能”指什么事情都能做,形容有本事或者能力强。根据语境,此处用来形容私欲膨胀者干尽坏事,应该用“无所不为”。第四空:“怨声载道”指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文段中此处用来形容人遇到事情后的状态,再依据后文“何以整天牢骚满腹,郁郁不乐”,所以该处应该用“怨天尤人”。
18.D【解析】根据括号前“我们即使有本事,甚至有大本事”可以判断此处为假设关系,可以用“也”开头;同时最后一段的段意是讲做人应淡泊,能够甘于平淡,安天乐命,以及文段后面举例并论证“甘于平淡,把分内的事做好,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所以此处应为“也应有颗淡泊的心”。
19.B【解析】根据语境,后文中的“他们认为”是解释前面的“他们自以为是”的,两者衔接紧密,应该连在一起,由此可排除选项A、D;选项C,“因为......的原因”结构混乱,属于句式杂糅,应排除。
20.①“家父”改为“令尊”;②“笑纳”改为“收下”;③“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④“姑妈”改为“舅妈”;⑤“光顾”改为“游览”。
【解析】第一处,“家父”是谦称自己的父亲,这里应该用敬辞;第二处,“笑纳”是
请别人收下自己的馈赠,此处主客颠倒;第三处,“鼎力”是赞美他人之辞。属于敬辞,
不能用于自己;第四处,“姑妈”,是称父亲的姐妹,而贾宝玉的妈妈是林黛玉的舅舅
的妻子,应该成为“舅妈”;第五处,“光顾”是光临惠顾,用在此处游览景点不得体。
21.自信而又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识渊博而又善于指导学生阅读;懂得因材施教而又能循循善诱。(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香菱向黛玉说明求教之意时,黛玉欣然应允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可见她是一个自信且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好老师。在关于学诗入门的对话中,黛玉要求香菱读诗的顺序排列为王维、杜甫、李白,说明她不仅对作家作品熟悉,而且对他们的作品风格、难以程度也很有研究,可见她学识渊博。此外,还可以她还建议香菱读一些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二流作品,以便进一步开阔自己的文学视野。她对于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三四流的通俗之作是看不上眼的,告诫香菱“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可见,她还是一个善于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好老师。针对香菱爱浅近诗的倾向,黛玉教育香菱读诗要循序渐进,她要求香菱先学诗佛王维的五律百首,次学诗圣杜甫的七律一二百首,再学诗仙李白的七绝一二百首,并告诉香菱要以这三人的诗歌“作底子”,而后阅读陶渊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人的作品。可见,她是一个因材施教又能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21.参照202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永州市2020年上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
命题人:唐红兵(永州市第一中学)
曾琳(永州市第四中学)
朱柱花(祁阳县第一中学)
李凯勇(宁远县第一中学)
审题人:杨振华(永州市教科院)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慈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2.苓題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①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
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
②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
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
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
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
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戍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
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
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③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不可以太
过,不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
解,能欣赏,“距禹”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
。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
④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
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
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
臣,“西鸟”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遭老”,他
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易看
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
水州市2020年上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卷·语文第1页(共10页)
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
的世界
⑤艺木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木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
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木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往往不免把观者引回到
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比如人们对裸体照片、裸休雕像和裸体画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是
因为照片太逼肖自然,常常像实物一样引起人的实用的态度:雕刻和图画都带有若干形式
化和理想化,都有几分不自然,所以不易被人误认为实际人生中的一片段。
⑥艺木都是主砚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
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
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造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
杜甫在“入门闻号,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
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
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
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木。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常常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与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存在分别
原因是一致的。
B.要发现事物本身的美,我们只有摒弃实用的态度,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才能欣
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C.作者否定艺术创作中的写实主义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妙肖人生和自然,会把观者引
回到实际人生而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D.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他们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站在客位
上将这种情感客观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λ·本文先摆出中心论点,然后深入论证艺术要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原因,最后强调艺
术也要有几分客观化。全文思路清晰,论证充分,层次感强。
B.作者举王渔洋《秋柳诗》的例子,意在证明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
无法了解、欣赏。
C.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提到裸体雕像和裸体画像,认为雕刻和图画带有若干形式化和
理想化,区别于自然,与极端的写实主义是不相容的。
D.文章综合釆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深入
浅出,通俗易懂。
永州市2020年上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卷,语文第2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