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找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析汽车速度变化、足球场内声音变化的过程。?
2.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介、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能看懂图表中的数量关系,从中获得相关信息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看图,如何用语言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平时都乘坐过公交车吧,公交车在刚起步的时候和快停靠站的时候速度有什么变化吗?(预设:公交车刚起步的时候速度驻军变快;停靠站的时候速度逐渐变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汽车行驶速度。(板书:看图找关系,汽车行驶速度)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师:淘气要乘坐公交车从解放路去商场买零食,让我们看看淘气在坐公交车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1、多媒体课件呈现情境图,学生看图找信息。呈现自学提纲。
(1)图表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2)图中点A-点E表示什么意思?
(3)汽车在0—4分钟速度的变化情况。
(4)汽车从1——3分钟行驶路程的变化情况。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下自学提纲,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汽车行驶速度图,完成自学提纲。
2、学生自学
3、教师解答
教师点名提问学生。
(1)图表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所以这个图表示的是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点A表示时间是0.5分,汽车的速度是200米/分。以此类推。
(3)0-1分钟,汽车的速度从0加速到400米/分。
1-3分钟,汽车保持400米/分匀速行驶。
3-4分钟,汽车的速度从400米/分降低到0。
(4)汽车行驶的路程在不断地增加。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师:淘气从商场卖完零食,晚上又和爸爸一起到足球场观看足球比赛。让我们看看淘气在足球场内又遇到了哪些问题?指名读题。(板书:足球场内的声音)
师:这次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帮助淘气解决这些问题。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预设(1)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
答:从图中横轴来看:一共经过了2时45分。
(2)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化的?
答:声音逐渐变大,从开始没有声音到逐渐变成声音大。
(3)上半场什么时间足球场内的声音变得非常大?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答:19点50开始,可能是主队进球了。
(4)描述下半场足球场内音量变化的情况以及比赛的情形。
答:下半场前半时比较安静,30分钟后,可能是主队又进球了球迷再次欢呼起来,声音变得非常大,之后声音变小。比赛结束时,足球场内的声音迅速变得非常大,估计是主队的球迷在欢呼。
(5)比赛结束到观众全部退场的音量变化是什么样的?
答:比赛结束时,足球场内的声音迅速变得非常大,过了15分钟,声音逐渐变小,直到观众全部退场又恢复了无声的状态。
师:图表和我们刚才的文字叙述表达的都是足球场内的声音,但图表更直观、简明。从上面两个图可以看出,图表能很好的描述事件和行为。
(四)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描述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下小练习。
指名读,点名提问。
1.小军离开家去书店买书,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了带钱,于是他回家取钱,然后再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后回家。下面哪幅图比较准确的反应了小军的行为?
答案:第三幅图。
2.学校教学楼有四层,六年一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3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2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到四楼上音乐课,第四节课回到三楼上语文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的描述了这一过程?
答案:第二幅图。
3.实践活动。
1.登山活动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140分钟。
2.登到山顶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中途休息了几分钟?
90分钟、20分钟。
3.下山用了多长时间?
30分钟。
总结: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都有什么感受?
预设:画图能直观的表示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