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观察凸透镜成像
手持凸透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
把放大镜正对着窗户外,并且在放大镜另一侧比较靠近的位置前后移动光屏,观察是否能在光屏上找到窗外景物的像?
光屏
实验器材
物距u
像距v
物距: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像距: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步骤:
调节蜡烛、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使蜡烛的像能完整呈现在光屏上(等高共轴调节)
蜡烛从较远的地方逐渐靠近凸透镜,记录物距u、像距v,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u>2f,f且物近像远像变大。
u=2f,v=2f,成倒立、等大、实像。
f<u<2f,v>2f,成倒立、放大、实像,
且物近像远像变大。
u=f,不成像。
u<f,v<u,成正立、放大、虚像,
且物近像近像变小。
二焦分大小,一焦分虚实。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虚实
大小
正倒
u>2f
实像
缩小
倒立
2f
>v>
f
u=2f
实像
等大
倒立
v=2f
2f
>u>
f
实像
放大
倒立
v>2f
u=f
不成像
u<f
虚像
放大
正立
与物同侧
常考:
光屏上不成像的原因: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or成像在二倍焦距外太远,光具座不够长or物体在一倍焦距处或一倍焦距内。
蜡烛变短,像偏上,如何调整蜡烛、透镜、光屏:蜡烛上移or透镜下移or光屏上移。
若挡住一部分透镜,则成像偏暗,但形状不变。
常考:
取一近视镜片放在蜡烛透镜之间,像变模糊,则光屏应远离透镜or蜡烛应远离透镜。
取一远视镜片or老花镜放在蜡烛透镜之间,像变模糊,则光屏应靠近透镜。
u-v图像:u=v=2f时,可得f。
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现将透镜中部遮住不让光通过,则屏上的像(
)
A.缺少中部
B.变小
C.性质不变,像变暗
D.变大
C
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10
cm
B.8
cm
C.6
cm
D.4
cm
u=15cm时,是缩小实像
∴ u>2f 15
cm>2f f<7.5
cm
又知u=9cm时,是放大实像
∴ f<9
cm<2f 9cm>f>4.5
cm
综合两个不等式得:4.5cm<f<7.5
cm
无限远处的太阳光垂直射在凸透镜上,则(
)
A.成像在2倍焦距处
B.成像在焦点上
C.成像在焦点内
D.不成像
B
当物距“很远”时,像距近似等于焦距。
某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发现在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有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6cm
B.10cm
C.25cm
D.无法确定
A
用圆形的鱼缸或透明的罐头瓶养鱼,从侧面观赏缸内的鱼,你看到的那条鱼是(
)
A.实物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D
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
A.f<6cm
B.6cmC.9cmD.18c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