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大大小小的期盼为童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我们盼着假期快快到来,可以跟父母一起外出游玩;我们盼着新年快快到来,可以穿新衣、贴春联;我们盼着自己可以像白鸽一样有一双翅膀,在蓝天自由翱翔……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在盼什么呢?她的愿望实现了吗?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作者简介
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当代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曾多次获得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玫瑰门》 《大浴女》 《笨花》等。
我会写
袖
缩
疯
瓦
篷
柜
喧
嚷
酱
唇
甩
蹦
梯
我会写
篷
péng
组词:斗篷 帐篷
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易写错
酱
jiànɡ
组词:酱油 果酱
不要少写“一”。
易写错
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斗篷:
词语理解
一种玉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有各种颜色,多呈层状或环状,质地坚硬耐磨,可用作磨具、仪表轴承等,也用来做贵重的装饰品。
玛瑙:
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窸窸窣窣:
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嘟囔:
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逗引:
没有一点声音。指做事谨慎不张扬,或默默无闻,不为别人知道。
不声不响:
恳求。
央求:
造句:他再三央求妈妈准许他参加这次夏令营活动。
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理直气壮:
造句:只有做事大公无私,以身作则,才能理直气壮地指出别人的缺点。
翼翼:恭敬谨慎。严肃虔敬的样子,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小心翼翼:
相同点
不同点
遮盖
都有“藏起来”的意思。
重在强调“盖”,掩盖的意思。
遮掩
重在强调“掩”,掩饰、隐瞒。
1.门( )着,看不清院子里的情况。
2.爸爸拿了一块塑料薄膜,把小树苗( )起来。
遮掩
遮盖
易混词
快速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妈妈送给“我”一件有两只袖筒的新雨衣,“我”每天都盼望着下雨天可以穿着雨衣在街上行走,并最终在一个下雨的早晨如愿穿着雨衣去上学。
整体感知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课文讲解
这段文字介绍了雨衣的颜色和样式,还介绍了这种样式的好处。
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妈妈给“我”买的雨衣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能看出“我”对这件雨衣的喜爱?
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
这些动词表现了“我”对新雨衣爱不释手。
“立刻”表现了我迫不及待的心情。
有了新雨衣,“我”开始盼着变天。自由默读课文第3-17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找出来,体会课文的描写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两个疑问句,表现了“我”对下雨的期盼和渴望。
第三自然段:
心理活动描写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通过我与行人的对比,衬托出我对雨的期盼。
第四自然段:
心理描写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这些动词把我终于能穿上新雨衣的心奋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四自然段:
动作描写
“可是……还差半小时啊。”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这段话表现了我对穿上雨衣出去走一走的期盼与渴望以及妈妈对我的严格要求。
第七自然段:
语言、心理描写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我终于想出了一个借口——买酱油,这一语言表现了我的顽皮、狡黠和对穿雨衣出门的渴望。
第九自然段:
语言描写
“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瞟”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身在屋内,心在屋外,一心关注屋外下雨的情况的心理。
第十一自然段:
语言、神态描写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为了能够穿上雨衣在雨中走一走,“我”不惜违背原则说了谎话,从中可以看出“我”对穿上雨衣出去走一走的极度期盼和渴望。
第十三自然段:
语言、神态描写
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对明天可以穿着雨衣淋雨的期盼之情。
第十六自然段:
动作、心理描写
当第二天早晨下雨了,终于可以穿上雨衣时,“我”有怎样的表现?
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第十八、十九自然段:
夸张
表现了下雨时“我”异常惊喜、极度兴奋的心情。
写出了“我”不用为了穿雨衣,再跟妈妈软磨硬泡,而是能名正言顺穿上雨衣在下雨的街上行走的坦然心态。
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第二十自然段:
动作描写
写出了“我”急切地想体验到穿着雨衣在雨中淋雨的感觉。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第二十一自然段:
动作描写
“甩”字形象地写出了“我”穿着雨衣走在街上,舒展衣袖的样子,表现了“我”在雨中穿着雨衣行走时的兴奋和满足。
(1)开始盼变天。
(2)盼到下雨却未能出门。
(3)盼到雨继续下,终于如愿以偿。
总结:
课文从“我”的动作、语言、心理和神态等方面入手来写“盼”。围绕着“盼”,写了哪几件事?
其中写得最详细的一件事是:雨天兴冲冲地跑回家,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买的雨衣,却未能如愿。
本文在刻画人物心理时,除了运用心理描写,还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如下图:
写作方法
这些描写表现出“我”盼望下雨,盼望穿上新雨衣的心理,突出了“盼”这一主题。
盼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课文结构
盼
雨衣——喜爱无比
盼下雨
下雨——欣喜无比
渴望下雨,渴望穿雨衣
雨前场景——开心
雨中场景——担心
雨后场景——宁静
这篇文章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对雨天的渴盼,对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渴望,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课文主题
随堂小练
一、照样子,写词语。
1.甜丝丝(ABB式):_________ ________
2.瓦蓝瓦蓝(ABAB式): _________ _________
3.安安静静(AABB式): ________ _________
4.不声不响(ABAC式): _________ _________
明晃晃
静悄悄
研究研究
练习练习
瓶瓶罐罐
窸窸窣窣
无声无息
一心一意
二、用“然”字组词,填在下面句中的括号里。
1.怎么?雨衣上( )还长着两只袖筒。
2.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 )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3.( ),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
竟然
忽然
果然
三、请根据要求给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1.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士的母亲说,她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她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可是,还要炖肉啊!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盼”的。
课后习题解析
解析: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二是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要认清每一个字,读懂每一句话;三是要注意速度,默读时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字词上,而要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比如:默读这篇课文,我们要大体知道课文围绕“盼”写了哪几件事情。
答案:(1)盼着变天,却一连晴了好多天。
(2)“我”好不容易等到了雨,千方百计找借口想穿上新雨衣出门,却未能如愿。
(3)吃过晚饭后,盼着雨留到明天再下,不久,雨果真停了。
(4)晚上躺在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打在雨衣上的事。
(5)第二天早晨,在“我”决心不再想下雨的事时,却发现雨还在下,最终如愿穿上了雨衣。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解析:课文中具体描写“盼”的心理活动的语句有很多,题目要求选出自己认为最生动的两处即可,然后结合上下文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如,盼望变天:“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句中“每天”“都”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我”盼着
变天的急切心情。埋怨太阳大,埋怨天气预报,表现了“我”的天真可爱,突出地表现了“我”对变天“盼”得迫切。
(2)再如,盼望穿着新雨衣出去:“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这句心理活动描写的潜台词是:妈妈,你没看见窗外在下雨吗?我多么盼望穿上新雨衣到雨中去感受一下啊!表现了“我”天真可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