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三黑”,一个质朴而充满“土味”的名字。当他遇到“土地”时,他身上的“土味”更加浓厚,他对土地的热爱更加真挚。本课让我们走近“三黑”,去体味他和“土地”微妙的关系。
散开,不紧密。本课指三黑把地耙得又平又顺溜。
松散:
词语理解
造句:这个班纪律太松散,得好好整顿。
原形容有次序,不参差。本课指三黑把地耙得很平整。
顺溜:
造句:她解开辫子,把头发梳顺溜了。
比喻恩泽。本课指雨水。
雨露:
造句:小苗钻出地面贪婪地吮吸着雨露。
相同点
不同点
温和
都有的天气暖和不冷不热的意思。
体现气候条件,有时候也可以形容一个人的语气态度。
温暖
可以相容天气情况,也可以形容人的内心情况。
1.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 )了灾区人民的心。
2.李老师说话很( ),从不向我们发脾气。
温暖
温和
易混词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本文写了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共产党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
第一部分( ):土地是农民的生命
第二部分( ):三黑和土地
第三部分( ):今昔对比,畅想未来
1-3
4-9
10-15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课文讲解
朗读1-3小节:
1.说一说农民对土地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2.标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看法。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农民
旱天的鹅
将农民惊喜异常、热情高涨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比喻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反复修辞
表现了农民获得土地后无比珍爱、喜悦的心情。
味觉和触觉两个角度
“恨不得”,急切希望实现,巴不得的意思。
大声朗读4-9小节,圈点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指的是第一小节提到的“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精耕细作,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
过渡句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比喻,表现了三黑辛勤耕耘,把土地耙得非常平整。
比喻。表现了三黑翻土、耙地的精细,他是把“整个生命投入到了土地”对土地给予很大的希望。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发芽,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把庄稼看得比自己重要。
这里写出三黑辛勤的劳作开始有了回报。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哪些含义?
之前都是种地主的土地或者没有土地,劳动积极性不高,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荞麦花
一片雪
荞麦开花,预示着丰收在望,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幸福感。
比喻
朗读10-15小节,思考:(1)土地改革前后,有什么不同?
小时候因为逮蝈烟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爹娘骂:家庭贫穷,需要劳动
地主骂:极端刻薄,不近人情
招呼
内心满足,开心快乐
不幸
幸福
今昔对比(土改前后)
(2)三黑美好的憧憬是什么?
他又在打算:
明年要跟人合伙,
把地浇得肥肥的,
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第一个打算
三黑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后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合伙种庄稼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第二个打算
生活更自由;
生活的态度改变(积极性提高);
思想观念变化(重视亲情)
买毛驴交公粮上;东庄看闺女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烟儿也叫得更欢。
呼应开头,突出翻身的人儿无比喜悦。
中心句。直接抒发了翻身农民心里的喜悦之情。
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蝈蝈的叫声衬托三黑的喜悦之情。
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
辛勤劳动,精耕细作,内心善良,对未来充满希望。
三黑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
诗歌通过塑造三黑和土地,表达了什么思想?
本文写了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共产党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写作方法
虚实相生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物、实事、实境等;“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的虚物、虚事、虚境等。
课文结构
三黑和土地
对土地的挚爱
对生活的回忆和憧憬
翻身做主以后的喜悦→心里真甜、笑嘻嘻
像旱天的鹅
恨不得→尝一尝、试一试
翻地→每一寸土、每一块土疙瘩
耕地→又平又顺溜
这么好的床→叫麦籽儿睡上
逮蝈蝈儿→过去、现在(对比)
跟人合伙
买头毛驴
挚爱土地
向往美好
未来
课文通过描述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重新获得土地后的欣喜和对土地的感受,表现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的感情——像对生命一样挚爱土地。
课文主题
随堂小练
一、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三黑在自己的土地里看到了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
2.三黑坐在地里,在做什么打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蝈蝈的叫唤
荞麦花
明年要跟人合伙
驮着老伴儿上东庄看闺女
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二、仿写词语。
尝一尝: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白霎霎: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浇得肥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躺一躺
养得胖胖的
走一走
歇一歇
笑嘻嘻
红彤彤
金灿灿
听得美美的
三、仿写句子。
这么松软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么美丽的桃园,简直是一片仙境,叫人想在里面高歌,想在里面曼舞。
课后作业
找一找有关“土地”的诗句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