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与停下来
【教学内容】
力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让物体动起来、停下来、转个弯、快一点、慢一点。本课由四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回忆玩滑板车时是怎样让滑板车动起来和停下来的,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建立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联系。第二个活动,按要求玩小车,让不同的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体会用力的不同。第三个活动,两人玩吹乒乓球的游戏,用吸管吹气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第四个活动,在踢足球的具体事例中,学生思考踢足球时运动员是如何对足球施力的,在力的作用下足球及其运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经验,初步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方向、启动和停止。
3、感知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方向、启动和停止。
难点:通过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1、两辆玩具小车,钩码。
2、乒乓球、小球桌、吸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建立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联系
今天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玩具,出示滑板车
提问:这是什么?(滑板车)会玩吗?(会)
指名一人玩一玩。提出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思考:他是怎样让滑板车动起来的?又是怎样让滑板车停下来的。
问:他刚才是怎么让滑板车动起来的?(用脚蹬地)脚用力蹬地滑板车就走了,说明滑板车动起来跟脚用——力有关。(引导学生说)
那他又是如何让滑板车停下来的呢?(用脚踩住了刹车;用脚踩地)脚用力踩住刹车滑板车就停了,说明滑板车停下来也跟脚用——力有关。(引导学生说)
小结:生活中的经验让我们明白,要想让滑板车动起来需要用力,想让它停下来也要用力。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动起来与停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和回忆玩滑板车的经历,使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有关。这个环节也可播放课前录制好的视频,这样学生在观察时更便捷。】
如果,我想让滑板车的速度快一些,该怎么办呢?你猜猜看
(脚在地面上用力多蹬几次)(脚上使劲蹬一次)
你的意思是要用更多的力滑板车就会跑的更快,是不是这样想的?
(是的)
你们预测的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
二、对比实验,体会不同环境下用力的不同
1、出示小车,为了让每组都有机会,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小车代替滑板车。
(1)讲述小车的启动和停止方法。
(2)讲述实验要求:
1号、2号同学负责启动小车,3号、4号同学负责让小车停下来,做两次。
第一次,1号、2号同学让小车启动快一点,3号、4号同学让小车停下来。
第二次,1号、2号同学让小车启动慢一点,3号、4号同学让小车停下来。
对比一下,前后两次用力一样吗?哪次用力大?(板书:快慢)
(3)学生分组实验
指名汇报,请1号、2号同学说一说:启动快和启动慢用力一样吗?请3号、4号同学说一说:让快慢不同的小车停下来时用力一样吗?(板书: 大 大 小 小)
(4)小结:看来滑板车启动快慢真的跟用力大小有关,我们发现小车启动快用力大,小车启动慢用力小,我们还发现:让快的小车停下来用力大;让慢的小车停下来用力就小。回忆一下,我们预测用更多的力可以使滑板车跑得更快,实验结果和我们预测的一样吗?小朋友们真棒!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设计意图:小朋友经常在玩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玩的目的是什么,在玩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因为达成自己当下的目的而忘记实验要求,整个环节显得乱糟糟,所以在设计实验时,要求要尽量细化、易操作,示范指导要到位,这样便于控制实验的节奏。】
(5)过渡:如果是徐老师和你一起玩滑板车,你觉得启动时哪个需要更大的力呢?谁说说看?为什么?我重还是你重?滑板车载着比较重的我和滑板车载着比较轻的你,启动时,你认为用的力会如何呢?
2、出示轻重不同的小车
(1)讲述:为了对比更清楚,一辆车是空车,一辆车装上四个钩码,两辆车轻重不同。(板书:重轻)
(2)讲述实验要求:
1号同学负责双手同时启动两辆小车,让小车的速度一样,3号同学负责让小车停下来,3号再推回给1号,做两次。
换给2号和4号同学感受两次。
思考:对比一下,让两辆载重不同的小车启动时用力一样吗?哪个用力大?让两辆轻重不同的小车停止下来用力一样吗?
(3)学生分组实验
(4)指名汇报。(板书: 大 大 小 小)
(5)小结:看来滑板车的载的物体质量轻重不同,启动时用力也不同;让轻重不同的小车停下来用力也不同。
【设计意图:第二个玩小车的活动比上一个更复杂一些,同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在活动设计上更要把要求和做法交代清楚,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
3、出示重型卡车,这样的重型卡车,如果速度很快,想停下来需要很大的力,就很难,那你有没有话要提醒重型卡车的司机?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车祸猛于虎,行车安全很重要。】
过渡: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放松一下,想不想玩?
三、设计游戏,体会力可以改变运动状态
1、出示实验材料,介绍材料:乒乓球、吸管、球台,球台上分两方,让我们来一场比赛吧!
2、师生合作,尝试设计游戏规则
既然是竞赛,我们得有时间限制,我们就限时5分钟。每方先派一名队员上场,听到口令后交换。
吸管怎么用?(用吸管推乒乓球)(还可以用吸管吹乒乓球)
用吸管推,难度有点小,咱们挑战一下,用吸管吹乒乓球,看谁的球入对方球洞的次数多。
问:可不可用吸管拨动,可不可用手拿?
3、分组竞赛。
讨论:是什么让乒乓球改变了运动的状态?
小结:用吸管对着吹球也是对乒乓球用力,会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小游戏,让学生明白吹球也是对乒乓球用力,再一次体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渡:玩过了我们的国球——乒乓球,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精彩的足球比赛视频。
四、视频欣赏,分析踢球时足球的运动变化
1、学生欣赏视频,注意观察运动员的动作,以及球的变化。
2、交流:运动员是如何对足球用力的?在力的作用下,足球的运动发生了哪些改变?
3、指名说:球的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方向有没有发生改变?可以让足球动起来,也可以让足球停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视频欣赏,我们发现踢足球时,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它的运动状态。(板书:改变形状 改变运动状态)
【设计意图:踢足球是一个具体的情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亲身体验,视频与导入呼应,从生活情境入手,到具体情境收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受力以后物体和运动发生了哪些改变。】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生活中,我们哪里也运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点来做事情的?
板书设计:
动起来与停下来
用力
快 大 大
慢 小 小
重 大 大
轻 小 小
改变形状,改变运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