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与黑暗
【教学目标】
《明亮与黑暗》是苏教版二年级小学科学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第一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想办法让光进入封闭纸盒中,会用“有光才能看见物体”表述光的作用。
2.通过探究手电筒光斑的变化,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知道不同的生活场景对于亮和暗的要求不同,学会保护眼睛的办法。会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读书和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光是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学难点】
学会探究手电筒放置位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并猜想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白板,智慧课堂hiTeach软件, 交互式电子设备(学生平板,投票器)
学生材料:每组内有数字、有孔、封闭内含密码的纸盒1个、铁架台1个,试管夹三个,手电筒3个、牛皮纸实验记录单1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1.小游戏:暗盒寻宝
2.谈话: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个小秘密,想知道吗?都想知道啊,可是老师有个要求,不能打开盒子,可以做到吗?现在请小组长拿出你们的神秘盒子,试试看吧!
3.(分组)学生通过观察孔,流观察。说说你看见了吗?为什么看不见(黑黑的什么没有看到)
4.思考: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你看清秘密?
5.交流:为什么你觉得这样的方法能行?怎么做
6、小结:我们的同学想出了好几种办法,有同学说可以用……可以……那这些方法究竟行不行呢?来试试吧
7、我们一起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该怎么做。
8、学生活动
9、交流汇报:同学们都看到秘密了吗?
提问:想一想,为什么原来看不见的秘密,在打开手电筒或者打开一扇小窗户后就看见了呢?
10、总结: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让光照进纸盒,纸盒就变得明亮起来,这样我们就能看见了。可见,我们看见物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什么?(有光)
有了光,世界变得明亮起来,绚丽多彩千变万化,而没有了光,世界就会变得黑暗,这样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都将看不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明亮与黑暗的秘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暗盒寻宝的游戏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顺利引入第一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体验-思考-动手三个步骤,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交流,促进主动思考要让光进入纸盒才可以看到密码。微课环节,学生能够清晰了解纸盒上暗藏的两个机关,可以利用手电筒光进入小孔,也可以利用教室灯光进入小窗户,体现了不仅仅一种光可以看到密码,也提高了后续实验的效率。】
二、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
1、教师演示:将手电筒发出的光,投射在黑板上
2. 提问: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说发现
4. 小结:当手电筒的光被黑板挡住了,就会留下的这个圆形痕迹,科学家们把它叫做光斑(用手指光斑的边缘)
5. 讲述:昨天,隔壁班的小明发现了不一样光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6. 播放微课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它哪里不一样了吗?
为什么光斑会出现这样大小和亮度的变化呢?谁来说说你的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光斑大小变化的微课视频,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7.谈话: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那要怎么来验证猜想对不对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样一些材料,你们看
8、出示材料:铁架台,三个固定好的手电筒、一张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固定在板夹上)。
布置任务:1、尽量固定卡纸,打开1,2,3位置的三个手电筒,分别观察比较光斑大小和亮度,记好实验结果,并且将结果和光斑拍照上传。
2、思考光斑变化的原因。特别注意:不要把手电筒对着同学眼睛。
9. 学生活动,并用平板将光斑拍照上传,教师巡视。
10. 上台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孩子思维特点,本环节利用现代交互式电子设备,将手电筒距离纸面不同距离的3个光斑用平板拍照上传,直观清晰地呈现了光斑大小和亮度与距离的关系。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小组记录单便于进行汇报交流】
11. 教师学生总结: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有关系。手电筒放置的位置远,光斑大,同时亮度暗;手电筒放置的位置近,光斑小,同时亮度亮。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根据这个理念,我设计了以上完整地科学探究活动。从学生自己发现微课中光斑变化到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做实验,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们在做中学和学中思,提升科学素养。】
12. 教师演示:把教室灯关了,用手电筒照墙壁演示光斑的大小亮度的连续性变化。
【设计意图:在做完静态三个距离不同的手电筒光斑实验后,老师通过教室前后走动,在墙面上动态演示光斑大小亮度变化,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手电筒放置位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也为后面猜测光斑亮度变化打开了思路。】
13、引导学生猜想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
三、爱护眼睛、有妙招
1.谈话: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知道了,距离远近对光线亮暗有很大影响,那环境的明亮和黑暗对我们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
2. 看图选择:哪种做法是正确的呢? (投票)
交流:不能在太暗的环境下和太近看电视,太暗的环境下电视的光会显得更刺眼,伤害眼睛。3、总结:那距离多远合适呢,科学家早就做出研究。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
4、播放关于看电视距离视频,总结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知道不能太近距离看电视,但是多远距离合适呢?很多学生不能说出,通过视频教学资源,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如何保护眼睛,进而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5、谈话:电视的光我们可以选择的,可是有时候我们无法决定光线,比如:
小明同学看到电视里的一个画面,提出疑问:地震中刚被救出来的伤者,我们要怎么做?(投票)
A、蒙住眼睛 B、尽快让他睁开眼睛
说说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小结:是啊,突然从一个很暗环境到光线很强光线下,对我们的眼睛有很大的伤害。
6、谈话:那接下来你会怎么选
情境讨论:同学们,如果在室外,你会选择在哪里看书?为什么?
一、阳光下;二、树荫下;三、昏暗处。(投票器)
先说一说自己会选择在哪里看书,再说一说为什么。看来,我们的同学通过今天的学习都明白了要保护我们的眼睛,就要选择合适的亮度环境,不能太强,也不能太暗。
【设计意图: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环节提出生活中的三个问题,利用现代交互式电子设备,能够快速呈现全班同学的答案,并且形成直观地的统计图,同时也检测了本节课学习效果,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通过说为什么,让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交流。】
四、拓展延伸
谈话:可是我们身边还有好多人不注意光线强弱,在伤害自己的眼睛,你们看,出示一些图片,老师希望大家回家以后都能化身为“护眼小天使”,向家人传播护眼小知识,及时提醒家人们的错误行为,希望大家都可以拥有健康的眼睛。
【板书设计】
明亮与黑暗
光→物体→光斑
近 大—暗
远 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