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免疫--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1免疫--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7-24 15:5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一节
免疫
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每一立方米的细菌可达15000个。即使天天洗澡,在你身上“安营扎寨”的细菌至少还有100亿个。这些能使人类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统称为病原体。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你知道吗?
一、什么是免疫
二、免疫的类型
三、免疫的功能




免疫:是人体内一种防御功能,是人体识别异物、排除异物、维护生理平衡的保护性生理反应。
免疫器官:淋巴结、扁桃体、脾脏、胸腺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
免疫物质:溶菌酶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一、免疫
分析与讨论
阻挡
杀死
二、免疫的类型
皮肤和黏膜
对病菌的阻挡作用
呼吸道黏膜
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皮肤和黏膜
阻挡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
第一道防线
组成:
作用: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杀灭病原体。
第二道防线
组成:
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杀菌)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皮肤和黏膜组成)
(杀菌物质和吞噬
细胞组成)
人体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首先被调动
过敏反应:人体对正常物质(过敏源)的不正常反应。
青霉素
皮试
腮腺炎病毒:“虽然你重重把守,也难免有漏网之鱼,我——腮腺炎病毒还是进来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起病急,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
甲肝病毒(病原体)
人体
抵抗甲肝病毒的物质
(特殊蛋白质)
侵入
消灭

原(如疫苗)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
淋巴细胞产生
部分抗体留在体内
使再次入侵的甲型肝炎病毒无法生存和繁衍
人体后天获得的,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叫做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人体内的第三道防线来实现的。
第三道防线
组成:
功能: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T




淋巴细胞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传染率很高,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学龄前儿童多见。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麻疹
天花
“四苗”常规预防接种
疫苗
预防的传染病
卡介苗
结核病
百白破联合疫苗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
麻疹疫苗
麻疹
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们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外来侵害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三、免疫的功能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1.
自身稳定
2.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防御功能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              细胞(如肿瘤细胞)
免疫监视
2.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组成:皮肤和粘膜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
清扫异物。
组成: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的类型
组成: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物质
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3.特异性免疫(后天性)
功能

预防甲型肝炎
计划免疫的内容和意义
第三道防线
抵抗抗原侵入,防止疾病产生(自身稳定)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免疫监视)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防御功能)
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物质
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4.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概念: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1、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

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2、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
D、吞噬细胞
D
A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4、免疫细胞主要是


A、吞噬细胞
B、腺细胞
C、上皮细胞
D、淋巴细胞
B
D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