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总述
本单元主要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教材在本单元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1.认识11~20各数,能够正确、有序地读写各数。
2.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认识十进制,初步认识位值制以及初步体验位值制的作用。
3.了解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初步感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规律。
4.能够初步了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重点:1.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1.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初步感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规律。
2.初步了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课时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11~20各数的认识(P74例1、例2,P75例3)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1通过数小棒的活动,使学生认识数,突出把“十”作为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1个1个地数到20,并且能够直观地了解十几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认、读数,初步认识数序。例2利用直尺教学数序,使学生理解各数的大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例3使学生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写数的教学。
承前启后
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的个数。
难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化解措施
动手操作、分析归纳。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教材第73页图片,让学生数一数里面的物体分别有多少。
2.数到10以后该怎么数呢?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新课。
1.自己观察图片数一数。
2.思考比10多的要怎么数。
1.比大小。
8(<)9 4(<)6
5(>)3 5(<)9
8(>)4 9(=)9
10(>)6 4(>)0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11~20各数的认识及组成。
(1)教师展示教材第74页情境图,让学生先拿出1捆小棒(10根小棒)数一数有几根,再摆1根小棒,接着数一数,引导学生数比10多1的数是11;再接着摆出1根小棒,接着数……,教师领读11~20各数。
(2)1个十和1个一组成11,同学们会照样子说一说其他各数的组成吗?
教师总结: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二十是由2个十组成的。
2.11~20各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直尺图,让学生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一数,说一说20以内数的顺序,再读一读。
读法:读数时,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来读,如果这个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那么就读十几;如果这个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那么就读几十。
3.认识数位、写数。
教师先展示教材第75页的小棒图,然后让学生先数出图中每堆有多少根小棒,再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并写下来。
教师说明: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档是个位,第二档是十位,十位上有一个珠子就表示一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教师提示: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
1.(1)通过摆一摆,1根1根地数,数出10根,知道10个一是十;接着摆1根,比10多1就是11,接着是12,13,14,15,16,17,18,19,20。跟着老师认真读一读。
(2)1个十和2个一组成12,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1个十和9个一组成19,2个十是20。
观察直尺图,发现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是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20各数分别读作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观察直尺上面的数,越向后数越大,越排在前面的数越小,这些数中,0最小,20最大。
3.学生观察小棒图,数一数可知第一堆小棒有11根,第二堆小棒有17根,第三堆小棒有20根。根据老师对计数器的说明,小组之间讨论,在计数器上表示11时,应该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1个珠子,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1;表示17时,应该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7个珠子,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7;20的十位上是2,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是0,个位上没有珠子,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写0占位。
2.读一读,连一连。(P154)
3.在○里填上“>”“<”或“=”。(P155)
看图写数。(P155)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1~3题。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题。
1.自己认真完成,根据数序数一数。
2.根据写数的方法自己完成。
5.找规律,填一填。
10,12,(14),16,(18),(20)。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1,12,13,14,15,16,17,18,19,20;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11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20由2个十组成。
培优作业
1.填一填。
(1)12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15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
(3)由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16)。
(4)由3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13)。
2.判断对错。
(1)数位从左边起,第一位是十位,第二位是个位。(×)
(2)14的前面是13,后面是15。(√)
(3)20由2个一和0个十组成。(×)
名师点睛
教学本节课时,教师应向学生说明计数器是怎样表示20以内的数的,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写数的练习,进而总结读数、写数的方法。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11~20各数的写法”设计微课。
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P78例4、例5,P79例6)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4教学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一方面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例5教学简单的“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及认识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例6通过安排解决问题的情境图,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承前启后
10以内数的加减法→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数的组成进行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经历“摆小棒”“写算式”“算得数”等活动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规律。
重难点
重点: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点名学生说一说11~20中任意一个数的组成。
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11~20各数的组成,今天我们来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回顾11~20各数的组成,积极回答问题。
2.做好准备,学习新课。
1.计算下面各题。
1+6=7 3+2=5
5+5=10 6+2=8
7-3=4 8-4=4
9-2=7 10-8=2
1+2+3=6 5+3+2=10
10-6-4=0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学生用小棒表示出13。
(2)根据小棒呈现的数学信息,你能列出算式吗?小组之间交流你们的想法。
(3)同学们真棒,根据不同的理解,列出了不同的算式,那么怎样计算呢?小组之间讨论,交流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计算。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教师展示教材第78页例5在计数器上的拨珠过程,小组之间交流,说一说图意。
(2)你能根据图中拨珠子的过程列出算式吗?
(3)我们一起来探究11+2和13-2的计算方法吧!
计算11+2时,想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1个一添上2个一是多少?
计算13-2时,想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减去2个一是多少?
3.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的数和加号后面的数叫作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作和。
认识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减号前面的数叫作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作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作差。
4.解决问题。
(1)教师展示教材第79页例6情境图,引导学生描述图意。
(2)根据题意和要解决的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解决方法。
(3)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如果要列式解答,那么该怎样列式呢?
1.(1)拿出小棒,可以先给右边摆一捆小棒,再给左边摆3根,就表示13。
(2)右边1捆小棒,左边3根小棒,可以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加法计算,列式是10+3;一共13根小棒,左边摆3根,求右边摆了几根,用减法计算,列式是13-3;一共13根小棒,右边摆了10根,求左边摆了几根,用减法计算,列式是13-10。
(3)计算10+3,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从11开始往后数3个数,即11,12,13,一共是13根小棒,所以10+3=13。也可以利用数的组成计算,想10是1个十,3是3个一,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
计算13-3和13-10时,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13-10就是从13根中去掉10根,剩下3根,结果是3;13-3就是从13根中去掉3根,剩下10根,结果是10。也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计算13-3,想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去掉3个一,剩下1个十,结果是10;计算13-10,从1个十和3个一里面去掉1个十,剩下3个一,结果是3。
2.(1)观察计数器可知,十位上有1个珠子,个位上原有1个珠子,表示11,后来又在个位上增加了2个珠子,这时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13,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去2个珠子,这时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11。
(2)根据拨珠子的过程,可以列出算式11+2和13-2。
(3)1个一添上2个一是3个一,结果是13;3个一减去2个一是1个一,结果是11。
3.学生对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行了解。
4.(1)图中小朋友正在排队,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求小丽和小宇的中间有几人。
(2)可以数一数来解答,小丽排第10,后面是第11,12,13,14,第15是小宇,中间有4人;也可以画图来表示:
从图中可以数出小丽和小宇中间有4人。
(3)从前往后数到小丽共有10人,数到小宇共有15人,从15人里面减去10人,再减去小宇自己,就是他们中间的人数,列式为15-10-1=4(人)。
2.看图填一填。(P162)
10+2=12
12-10=2
12-2=10
10+6=16
16-10=6
16-6=10
3.细心算一算。(P163)
3+13=16 14+2=16
18-6=12 19-4=15
15-5=10 15+4=19
4.先算一算,再根据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填一填。
5.在圈里填上“>”“<”或“=”。
6.小朋友排成一排做操,从左往右数,小军排第5,小丁排第16,小军和小丁之间有多少人?(P163)
16-5-1=10(人)
7.动物园里原有大熊猫15只,送走了一些后,还剩下10只,送走了几只大熊猫?
15-10=5(只)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9页“做一做”。
1.根据本节学习的知识,自己认真完成。
2.计算中间有几人时,要记得减去1。
8.两个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是10,另一个加数是6,和是多少?
10+6=16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列式计算。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培优作业
1.看图列式计算。
10+5=15(个)
10+2=12(只)
2.已知两个数相加的和是13,现在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3,和是多少?
13+3=16
3.两个数相减,差是15,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2,那么差是多少?
15-2=13
4.在圈里分别填上3,4,5,6,7,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2。
(填法不唯一)
名师点睛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其目标定位于通过运算深化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而非进行运算方法的教学。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以数的组成为基础进行口算,不必进行法则教学。解决问题时,应为学生创造经历解决问题全过程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