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总述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教材在学生认识整时的这一情境中,根据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安排时间,从而让学生认识钟面。本单元在编排上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比较相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钟表,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以渗透接近整时的内容,用“快到”或“刚过”某个整时来表达一个大概的时间,通过让学生照样子说一说,深化学生对整时的认识,为将来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会认、读、写整时。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上 学校: 教师:
课题
认识时间(P84、P85)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小朋友起床的情境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要用钟表看时间。
承前启后
生活中的钟表图→认识整时→认识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读、写整时。
2.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建立整时的概念。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读、写整时。
难点: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建立整时的概念。
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电子表、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清晨太阳升起的图片。大家的一天就要开始了,同学们,每天都是谁叫你们起床的呢?
2.有谁知道自己每天是几点起床的呢?
1.观察图片,联想自己早上起床的情境说一说。
2.想一想自己平时是几点起床的。
1.说一说学校几点开始上课,几点放学。
学生自己说一说。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认识钟面。
(1)教师展示教材第84页情境图,请同学说一说图片中小朋友的房间里都有什么物品?
(2)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同学们的家里都有钟表吗?(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钟表课件)
同学们观察钟面,上面都有什么?钟面有什么特点?
(3)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大家提出了问题,钟面上又长又细的针是分针,又粗又短的针是时针。教师出示图片:
(4)教师出示情境图中的电子表图片,让学生认识钟表类型。电子表的上面有两个“:”,“:”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2.认识整时。
(1)大家看墙上挂钟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这时钟面表示的时刻是早上7时;图中电子表“:”的右边是“00”,左边是“7”,表示的也是7时。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认一认下面的钟表分别表示几时。
(2)同桌之间用钟表模型拨出一个整时,互相认一认。
3.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我们现在会认整时了,但是大家会写钟表上表示的整时时间吗?这幅钟表图表示的时刻是8时,可以写成8时,也可以写成8:00,整时的写法可以用中文和电子表数字两种形式来写。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写出表示的时刻。
4.教师展示教材第85页“做一做”情境图,同桌之间说一说,小明这一天分别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
思考:图中出现的两个9时表示的时间一样吗?
(1)观察图片,知道这是一副小朋友早上起床的图片,自己说一说。
(2)想一想自己除了在家里见过钟表,还在哪里见过钟表,和同学交流。认真观察老师出示的钟表图片,也可以参考自己的钟表模型,发现钟表上面有1~12这12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小一样的大格;钟面上还有两根长短不同的指针,是什么呢?
(3)认真听讲,认识时针和分针,了解两个指针的特点。
观察电子表,小组之间讨论电子表的特点。
(1)观察第一幅钟表图,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所以第一幅的时刻是8时;第二幅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第二幅的时刻是3时;第三幅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第三幅表示的时刻是6时。
(2)同桌两人拨一拨,认一认。
3.观察第一幅钟表图,表示的时刻是3时,可以写成3时或者3:00;第二幅钟表图表示的时刻是6时,可以写成6时或者6:00。
4.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图中的第一个9时表示的是上午9时,小明在看书;第二个9时表示的是晚上9时,小明在睡觉。
2.看一看,填一填。(P176)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钟面上的时刻是(6时)。
3.下面钟面上的时刻表示的正确吗?
3时(×)
12时(×)
9时(√)
认一认,连一连。(P176)
5.看钟面,写时刻。(P176)
6.再过1小时是几时?
再过1小时是7时。
再过1小时是8时。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86页第1题。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6页第3题。
3.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7页第6题。
1.根据学习的钟表知识连一连。
2.理解“过1小时”的含义。
3.认识快几时了和几时过一点儿。
7.小亮早上6时起床,1小时后小亮到达学校,小亮到学校的时间是几时?
7时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如果钟面上的分针不是指向12,但是很接近12,当分针在12的左边时,时针接近几就是快几时了;当分针在12的右边时,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刚过。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时针:又粗又短分针:又细又长
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培优作业
1.连一连。
2.这两个时间相同吗?
不同。
3.再过1小时是几时?用两种方法表示。
4.找出规律,在最后一个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
名师点睛
教学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时,可以结合学生每天在相同时间里常做的事情让学生加深对时间的认识,通过观察钟表面,使学生逐步体会并归纳出认识整时的方法,之后可以组织学生用钟表拨出一些整时,以加强对整时的认识。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认识整时”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