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同学们,秋天已经来到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觉得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
我会认
径
斜
赠
刘
残
犹
傲
君
橙
橘
挑
jìng
xié
liú
zèng
cán
yóu
ào
jūn
chéng
jú
tiǎo
多音字
挑
tiāo
tiǎo
挑战
挑食
儿歌识字识字:
橘
识字方法
“木”子靠左边,“矛”在“冏”上站。
橘子
橘树
字源识字
我会写
寒
径
斜
霜
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送
挑
径
jìng
组词:山径
小径
不要连笔写成又。
易写错
霜
shuāng
组词:风霜
霜降
不要写成“林”。
易写错
赠
zèng
组词:赠予
赠送
不要写成“土”字旁。
易写错
残
cán
组词:残破
残忍
不要写成“贝”
易写错
挑
tiǎo
组词:挑战
挑动
两个点,写两笔。
易写错
径:小路。
词语理解
坐:因为。
于:比。
尽:达到极端,这里指凋谢。
擎雨盖:擎:向上托。在这里指荷叶。
残:残败;枯萎。
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整体感知
《山行》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夜书所见》讲述了作者在孤寂的夜里书写自己所思念的景象。
课文讲解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绵长。“斜”字写出了山路的高缓。“有人家”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
品析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这两句诗写出了停车欣赏的原因:喜爱这傍晚的枫林。
品析
秋天给人的感觉往往都是悲凉的,那么这两句诗你认为是在写秋天的悲凉气氛吗?
诗人通过后两句诗,向我们展现了枫叶如火、嫣红满目、生机盎然的深秋景色。虽是深秋但不萧条冷落。
想一想:诗人通过什么顺序观察的?
由远及近,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作者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说明诗人描写的景物就在眼前,是近处。
课文讲解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品析
“荷尽”“残菊”描绘出秋天的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斗寒的景象。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思考:“傲霜”写出了菊花怎样的品格?
写出了菊花不怕霜冻,坚贞不屈的品格。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品析
两句诗揭示了增势的目的。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
思考:“橙黄橘绿”有什么深意?
秋天硕果累累的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课文讲解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写尽了深秋的凄清
品析
“萧萧”反衬出秋天的静,接着用“送”字引出了“寒声”。
“江上秋风”
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思考: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诗人身在异乡?站在秋风阵阵的江边,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从“客”字可以看出诗人身在他乡,诗人的心情是孤独、凄凉的,他十分思念亲人。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品析
深秋夜晚的灯火让人想到了现实生活的场景。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深”“灯明”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得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所听——梧叶送寒声
所感——秋风动客情
所见——篱落一灯明
所想——儿童挑促织
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感。
想一想:诗的题目虽然是“所见”,但其中还有作者的所听、所感、所想,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课文结构
寒山
石径
山行
深秋生机盎然
霜叶
二月花
课文结构
荷尽
菊残
赠刘景文
色彩鲜明富有生机
橙黄
橘绿
课文结构
梧叶送寒
秋风动情
夜书所见
思念家乡
儿童促织
篱落灯明
《山行》描写了深秋时节,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课文主题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的描写,突出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情感。
随堂小练
1.选择正确的解释。
A
坐下
B
因为
(1)停车坐爱枫林晚(
)。
A
坐下
B
举,向上托
(2)荷叶已无擎雨盖(
)。
B
B
2.选择正确读音。
tiāo
tiǎo
(1)大家每天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水。
(2)哥哥用树枝挑(
)起了地上的毛毛虫。
tiǎo
tiāo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首古诗感情真挚,朗读时要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并读出古诗的味道来。
课后习题解析
例:《山行》朗读的总体基调应是明快的。
《赠刘景文》前两句的朗读语调宜平直舒缓。
《夜书所见》前两句朗读时语调舒缓;后两句语气明快一些,最后一句语调上扬。
②背诵课文
《山行》可抓住“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这几个词语进行背诵。《赠刘景文》可以借助“荷叶、擎雨盖、菊残、傲霜枝、橙黄橘绿”这几个词语进行背诵。《夜书所见》可抓住“梧叶、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等重点词语来背诵。
③默写山行
默写时,注意古诗的格式,每句居中写,标点不要遗漏。“斜”的右边是“斗”,不要写成“十”;“停”不要写成“亭”;“坐”不要写成“座”。
2.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从《山行》一诗中的“寒山(深秋时节的山)”“霜叶(秋霜打过的枫叶)”可以看出是秋天。从《赠刘景文》中的“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傲霜(傲寒斗霜)”“橙黄橘绿(橙子、橘子成熟)”可以看出是秋天。从《夜书所见》第二句中的“秋风”可以知道是秋天。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课后习题解析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我停下车子不走了,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描写四季的诗也有很多。课下和同学们搜集有关春季的诗,上课的时候大声朗读出来。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