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相关资料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该作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其中较为闻名的故事有:《美人鱼》、《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
作者简介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年—1875年),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课文导入
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在节日的那一天却有家难回,只能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会认
旧
饿
卷
挣
几
燃
焰
蜡
烛
富
晃
划
喷
jiù
è
zhèng
juǎn
jǐ
rán
yàn
là
zhú
fù
huǎng
huá
pèn
多音字
挣
zhēng
zhèng
挣钱
挣扎
几
jǐ
jī
几乎
几个
晃
huàng
huǎng
晃眼
晃荡
喷
pēn
pèn
喷香
喷泉
儿歌识字:“火”后安“然”不动
燃
识字方法
燃烧
燃料
字源识字
我会写
柴
冷
旧
裙
怜
饿
乎
焰
蜡
烛
富
诉
离
柴
chái
组词:火柴
砍柴
上边是“此”,不是“比”
易写错
裙
qún
组词:裙子
连衣裙
“衤”记清楚,不要写成“礻”
易写错
焰
yàn
组词:火焰
烈焰
不要写成“日”
易写错
诉
sù
组词:告诉
诉说
不要少一点。
易写错
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用布或橡胶等制成。
围裙:
词语理解
值得怜悯。
可怜:
使暖和。
暖和:
造句:屋里有暖气,特别暖和。
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一个乖巧、美丽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饥饿、寒冷、孤独中五次擦燃火柴,在火光中看到不同的幻象,最后在幻象中微笑着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课文讲解
阅读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交代了故事的场景,环境描写为小女孩的出场做铺垫。
为什么强调“大年夜”这个词?
品析
因为在这个对一般人而言意味着幸福团圆的时刻,讲述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意在突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想一想:为什么特别提到“大拖鞋”?
因为在寒冬,穿着妈妈的大拖鞋,根本就不能御寒,突出小女孩家里很穷。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品析
说明小女孩很冷。
写出了世人的冷漠,在人来人往中,这个可怜的小姑娘的声声叫卖是多么无助啊!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品析
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外貌描写。小女孩此刻正饥寒交迫,哪有精力关注自己的天生丽质?以美写哀,足以产生巨大的震撼力引起读者共鸣。
课文讲解
阅读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各种幻像。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品析
三个感叹句说明小女孩把一根火柴发出的光看的很神奇,一根火柴的光都让她觉得非常温暖,从侧面说明天气冷极了。
卖火柴是家里给小女孩的“硬性指标”,是家里的项生活来源。她一天里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本来已经很内疚、很害怕,但是极度寒冷驱使她大着胆子抽出一根。“终于”一词恰当、真实地展现了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和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说明她现在最迫切渴望的就是温暖,她太冷了。幻想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的不幸。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品析
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看到了喷香的烤鹅。说明小女孩太饿了,她太渴望得到食物了。残酷的现实让她只能在幻想中填饱肚子。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品析
富商过圣诞的奢侈和小女孩形成鲜明对比,“还要大、还要美、几千支、许多幅”突出圣诞树的美丽。
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看到美丽的圣诞树。说明小女孩在家里也没有温暖、没有爱,更不可能得到礼物,她太孤单了,她太渴望快乐了。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品析
表现了小女孩渴望得到疼爱,想念奶奶。
小女孩再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奶奶。说明她太想念奶
奶了,她渴望得到亲情,得到
爱。小女孩的动情呼唤,突
显了她美好的愿望和迫切的
心情。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品析
这是小女孩最后一次擦亮火柴看到的幻像,在快乐中飞走了,其实就是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三个“没有”构成排比句式,间接地说明小女孩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饥饿、痛苦。这是多么残酷的社会现实。
课文讲解
阅读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小女孩冻死在墙角。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品析
“嘴角上带着微笑”反映出她是在幻想的幸福与欢乐中死去,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是节日,更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加深了人们对小女孩的同情,也表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品析
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表达了什么?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两个“曾经”是指小女孩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第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只有死了才不会感到寒冷和饥饿,对她而言这也许才是幸福的。透过这两个“曾经”和“幸福”,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压抑在心头的悲愤,感受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知识拓展
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了的原因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摩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黄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摄氏度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摩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
课文结构
残酷的现实
饥饿寒冷
火光里美好的幻想
卖火柴的小女孩
点燃希望
微笑死去
悲惨死去
无人关怀
课文通过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无比愤慨。
课文主题
随堂小练
1.词语填空
又( )又( )
各( )各( )
( )( )直叫
热泪( )( )
摇摇( )( )
金( )( )
黑
冷
形
色
嗡
嗡
盈
眶
晃
晃
灿
灿
2.组词
僵( )
蜡( )搂( )烛( )
熄( )
疆( )
腊( )楼( )浊( )
息( )
僵硬
边疆
蜡烛
腊月
搂抱
楼房
烛光
浑浊
熄灭
信息
1.朗读课文。
课后习题解析
朗读这篇课文时,要注意语调、重音和停顿。重点是读好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要读出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焰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种种幻象时那种喜悦与快乐,读出火柴的亮光熄灭后回到现实的残酷。
2.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第一次
暖和的火炉
渴望温暖
第二次
喷香的烤鹅
渴望食物
第三次
美丽的圣诞树
渴望快乐
第四次
慈爱的奶奶
渴望疼爱
第五次
奶奶高大、美丽
向往美好的生活
3.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
课后习题解析
例:小女孩擦燃火柴出现烤鹅的幻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又是大年夜,她又特别饿,于是幻象中第二个出现的就是烤鹅。
你来当导演:
把课文改编成剧本,排练《卖火柴的小女孩》情景剧。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