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使学生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坐过缆车吗?瞧,这儿的同学们正在排队要坐缆车呢!
出示:教材第48页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6个小朋友要坐缆车,每车坐2人。
师:要坐几车?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学生分圆片后汇报交流:用6个圆片表示6个小朋友,每车坐2人,也就是每份2个圆片,这样一共分成了3份,所以要坐3车。
二.自主探究
1. 教学例5。
师:刚才我们把6个圆片,每份2个,平均分成了3份。像这样6人,每车2人,需要3车,就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写出来算式就是6÷2=3(车)。
师:(对照着板书,指着算式)这里的6表示要分的6人;“÷”是除号,表示平均分;2表示每份是2;3表示分的结果是分成了3份。读作6除以2等于3。
2. 教学“试一试”。
师:现在熊妈妈有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熊?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分法写成算式,说一说除号以及各数表示的含义。学生写算式。
师:好,谁愿意把你写的算式读一读,并说出除号和各数表示的意思?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 教学例6。
师:同学们,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有6个小朋友在植树。
师: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人?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把你的做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生:用6根小棒表示植树的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就是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结果是每份2根,也就是说把6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
师:像这样把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写成算式是6÷3=2。6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
4. 教学“试一试”。
师:如果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支?你能写出算式吗?说说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表示,并且也会读写除法算式。你都掌握了吗?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吧。
板书设计
初步认识除法
6÷2=3
课堂作业设计
1.如果把左面鱼缸中的小金鱼平均分到右面的3个鱼缸中,右面每个鱼缸要放几条小金鱼?
2.幼儿园的阿姨要把这些大红枣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够分几个小朋友?
教学反思
1. 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动,是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本节课认识除法做好了准备。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2. 必要的讲解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使学生知道把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表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