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五四制)第五单元 周周清(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五四制)第五单元 周周清(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5 21:25:2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五单元 周周清(二)
[测试范围:第五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清(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浸湿(jìn)   瓜蔓(màn)   栅栏(zhà)
B.菜畦(xí) 叫嚷(rǎng) 蒜薹(tái)
C.瞬间(shùn) 疾驰(chí) 柏油(bó)
D.点缀(zhuì) 长啸(xiào) 山坳(ào)
2.阅读下列文段,根据拼音写字词。(3分)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xuān(  )闹起来,就像在xī xī(  )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dūn dūn(    )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zhē(  )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环城公园的石板路和石头都被冲刷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B.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C.家风是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诵读经典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指出并纠正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B.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
C.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人民衣食生活比较充足。
D.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掌握词汇的多少。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B.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有了压力,水滴之所以穿石,是因为有了目标。没有压力和目标的生活,不可能精彩。
C.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蓬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这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D.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雨后初晴,明朗的天空是那么清亮,那么湛蓝,整个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B.宰尽天下打鸣的公鸡,就能阻止黎明的到来?
C.虽然年纪大了,可她说话的声音却还是像以前一样,又响又脆。
D.他种的花很香,几十里外就闻到了。
7.根据理解,填写句子。(6分)
(1)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______。(梅尧臣《鲁山山行》)
(2)________________,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其二)》]
(3)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中描写山行所见动景,表现诗人内心非常闲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诗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在、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8分)
材料一:类似“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6分)
文体:散文
主题:亲情感悟
本文选自《思维与智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永远是个温暖的话题。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接受了太多的关爱和陪伴。至亲之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而应该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背着幸福上楼
徐成文
母亲终于决定到我蜗居的小城来住上几天。
到了我住的那栋旧式楼下,母亲听说我住顶楼七层,再也不肯上去了。母亲说那么高啊,看着就头晕,怎么能住人啊。我对她解释说,上去住下后就不显得高了,要是怕头晕就不要往下看,和家里的平房感觉一样,但母亲就是不挪步。
母亲患有时轻时重的老年痴呆症。有几次我回老家,看见母亲手里拿着梳子,却急得团团转找梳子。我怕她老人家一个人在家出意外,就决意把她接到城里和我一起住,但她老人家不肯,说一辈子在这个家没出过门,也不想出门。好说歹说,最后约定住几天后就把她送回老家去,母亲这才勉强跟着我进城来。好不容易把她连哄带骗接到城里,她却不肯上楼。我知道不能着急,母亲有病,惹恼了她,母亲返身就走那就前功尽弃了。
我心生一计,趴在母亲耳朵边说,还记得小时候你背我上山吗?母亲说咋会不记得。那时候你个懒小子,缠着要和我一起上山摘柿子,走几步就耍赖不走要我背。我说,那时候你总是说我还没有一捆柴火重,一心要我吃得胖一点。现在你看看,你儿子都快要150斤了,妈妈你再背背我试试,看你还能不能背得动我了?
母亲憨笑一声说,傻孩子,都长成大人了还和我顽皮。我说,那你让我背背你,看我能不能背得动你。我背着你在这小花园里转一圈,试试我的力气。母亲说我胡闹,累趴下不是玩的。我说没事的,小时候都是你背我,现在儿子背你一回,就当还账。也是想叫你看看,儿子膘肥体壮,你就是回老家住了不是也放心?
母亲呵呵笑了,老老实实趴在我的背上。我说妈妈你闭上眼睛一会儿,再睁开的时候一定会看见一样好东西。母亲果然听话地闭上了眼睛,我背起她就顺着楼梯往上蹿。
母亲虽然体重不到100斤,但连续两层楼梯背上去,我还是禁不住气喘如牛。母亲警觉地问,好像是在上楼啊?我说不是,是儿子背着你模仿上山,感觉就像爬楼梯。等她睁开眼睛,我已经背她上到四楼了。母亲发现我是在往楼上背她,就挣扎着要下来。我说不行,儿子要一股劲儿背你到家才放手。母亲急了,揪着我的耳朵求告说:“叫我下来,我自己往家走,一定。”
母亲是怕把我累坏,我却怕一松手她又跑到楼下去。靠着楼梯栏杆喘息的时候,母亲一把抓住栏杆再也不放手。我无奈放母亲下来,但却不松开她。我对母亲说,知道儿子为什么要背你上楼吗?背着妈妈,就是背着幸福上楼,再累也不怕的。让儿子每天都看见妈妈,能多少报答一点母亲的养育之恩,对儿子来说是莫大的幸福。
母亲不再挣扎,却掉了泪,掉在我的脖颈上。母亲说,放开我,我自己走上去。既然我儿说我是幸福不是累赘,那我就住下了。妈妈也知道你是趁过年把我诓到城里,不会再让我回去的。妈妈其实不是怕高,多高的山都上去了,这才有多高?妈妈是怕给你添麻烦。
我两眼一热,赶紧扭过脸去深深吸一口气,搀扶着母亲上楼去。
9.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为什么用得好。(4分)
母亲急了,揪着我的耳朵求告说:“叫我下来,我自己往家走,一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将标题改为“背着母亲上楼”,你认为怎样?请简述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22分)
文体:散文
主题:思乡情怀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
故乡是我们生长的根,故乡是我们记忆的家园。故乡见证着我们的快乐,故乡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远在他乡的游子视故乡为母亲,不改乡音的儿女视故乡为磁场。浓浓乡情,悠悠情思,谁也割不断那绵绵的故乡情。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舒 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对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13.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
(1)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有它的地方,叫故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主要写油菜花,作者为什么还写了一些其他的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本文层层递进的表现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以色彩斑斓的美景点燃我们的眼睛、灿烂我们的心情、丰富我们的感受……许多同学都曾结交过不少自然界的“朋友”,并同它们展开过心灵的对话。请你以自然界中某个你熟识的“朋友”的身份,化身为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
要求:①以“________的心声”为题,先补全题目,再完成作文。
②不少于500字。
第五单元 周周清(二)
一、基础清
1. D 点拨:A项“蔓”应读“wàn”,B项“畦”应读“qí”,C项“柏”应读“bǎi”。
2. 喧 嘻嘻 墩墩 遮
3. B 点拨:“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不能用来形容“太阳”等自然景物。
4. C 点拨:C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民族”。
5. C 点拨:A项“三、四十岁”中的顿号去掉;B项“有了压力”后应为分号;D项“君子和而不流,”中的逗号应放在引号外。
6. C 点拨:C项虽有比喻词,但无喻体,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素养清
7. (1)幽径独行迷 (2)今春看又过
(3)霜落熊升树 林空鹿饮溪
(4)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8. (1)传统媒体对新词(或不雅之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意思对即可)
(2)“点赞”一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破坏了汉语的多样性。(意思对即可)
(3)示例:
社会:①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语的监管;②新媒体对新词要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建议合理即可)
个人:①加强母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②交流时慎用新词,不用生造的、晦涩的词语。(建议合理即可)
三、阅读清
(一)9. G·4·1  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我”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决定把她接到城里和“我”一起住,但她不肯。最后,母亲被“我”背她上楼的举动所感动,同意在“我”家住下了【理】。
10. Y·4·2  “揪”字和“求告”表现了母亲对“我”的行为的无奈和不知所措,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减轻“我”的劳累【容】,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情】。
11. G·4·2  善良【条】,为儿子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爱,不求回报【理】;善解人意【条】,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撒谎说自己怕高【理】。
12. G·4·1  示例:我认为最好不要改。因为原标题将母亲比作幸福,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理】。
(二)13. X·4·2  引起下文【结构】,用“盛大的花事”引出记忆中的油菜花;用花事之盛大,风景之绚丽衬托出油菜花在“我”记忆中的重要地位【内容】。
14. G·4·1  种植广泛;颜色金黄【条】;并非观赏性的花,有实用价值【条】;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条】。
15. Y·4·2/3  (1)将油菜花和那些需要精心栽培、呵护的花对比【形】,表现了油菜花沾满生活的烟火气【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由日常生活写到生命传承,表现了油菜花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容】。
(2)综合运用对偶、拟人、顶针等修辞手法(或使用“入”“站”“跪”等词语)【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与油菜花融为一体的情境【容】,表达了“我”对油菜花无比的热爱之情【情】。
16. G·4·2  故乡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回忆【条】【理】;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条】【理】。
17. G·4·1  文章开篇先写其他的花是为下文写油菜花做铺垫,从而引出作者对油菜花的赞美【理】;之后又写其他的花只有观赏价值衬托出油菜花还与人们的生产和农事活动密切相关【理】。
18. G·4·2  先写眼前供观赏的各种花,引出记忆中故乡的油菜花;再由油菜花引出对故乡生活的描述;最后由故乡引出对拥有油菜花一样品质的故乡人的赞美。层层递进,浑然一体【条】【理】。
四、写作清
19. 【思路点拨】本篇习作可以记录精彩的心声过程,可以描述心声产生的美好结果,可以阐述对心声的认识……心声可以从两个方向延展:第一,心声内容:情感、道德等方面都可以涉及。第二,作文的难点在于要为“心声”设置一定的情境,有原因才能展开写“心声”。
例文:
小草的心声
大家好!我是一棵普普通通的小草,我想和友好的人类聊聊我的心声。
我和我的伙伴们生活在环境清雅的公园里,这里有清新的空气,湿润的泥土,周围还有鲜花做伴。当然,也有好朋友常来串门。调皮的风儿跟我们玩耍,我们开心地唱歌、跳舞。清晨,辛勤采蜜的蜜蜂会叫醒我们,露珠姐姐会清洗我们的头发,使我们愈发青翠、生机盎然。 可是,公园里的人们并不爱护我们。很多次,人们在我们身上随意跑动,根本无视我们的疼痛和呻吟。虽然有“爱护草坪,人人有责”的警示牌,但人们视若无睹,任意践踏我们,以至于越来越多的饮料瓶及漫天飞舞的塑料袋,像炮弹一样重重地落在我们的头上,害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对人类的行为既无奈又苦恼:为什么同属生命,却不能和平共处呢?
我们绿色植物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吸收废气,释放氧气,不但净化了空气,而且美化了环境,有如此功劳,人类怎么不珍惜呢?
我盼望着人类对我们的态度的改变。日子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轮回着。一天,我被一阵嘈杂声惊醒,睁开惺忪的眼睛,听到一名保安和一个中年男子的对话。保安说:“同志,请你尊重脚下的小草,它们也有生命,希望你能爱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中年男子礼貌地答道:“对不起,真对不起,我忽视了生命的珍贵。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这也关系着我们自身的生活环境。谢谢你的提醒!”说完,中年男子轻轻地退出了草坪。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他们渐去渐远的背影,显得如此可爱。
【总评】文章以“小草的心声” 为题,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对人类倾诉,有新意。首先从周围优美的环境写起,紧接着写人类对草坪的肆意践踏,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进而小草发出“我们”“有如此功劳,人类怎么不珍惜呢?”这样的感慨。本以为接下来会有大篇幅的抱怨,谁知突然笔锋一转,一名保安和一个中年男子的和谐对话,让情节发生了转折,让人看到了“我”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如此安排情节,既吸引了读者,又体现了作者身上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