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60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从而感受“策略”的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内需
1.感受“原生态”信息。
(1)谈话:同学们,许多商店在“国庆”节期间进行打折促销活动,你们想不想到现场去看看?
(2)情境:出示3位学生在文体用品商店购买同一种笔记本的情境,随后出现对话。
小明:“我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军你呢?”
小军:“我买了5本。小丽你用去多少元?”
小丽:“我买笔记本用去了42元。”
2.激发“有序性”需要。
(1)谈感受,激内需:对这一组信息有什么感受?
谈话: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信息乱而杂,对话时间短而快,印象不深等,为此我们要善于迅速抓住有助于问题解决的相关信息,进行有序性整理。
回放刚才的对话场面,并在大屏幕上出示对话内容。
(2)提问题,揭示课题:根据提供的这组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小军用去多少元?小丽买了多少本?
二、主动探究、感知策略
1.尝试作列表,感知列表的特点。
(1)感知策略: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整理,你准备用哪些方法来整理呢?(学生可能会说,用画图的方法,包括示意图、线段图、摘录条件,甚至列表整理,如学生说不出列表,教师可启发或者直接指出。)
谈话:前几种方法你们都掌握了,列表整理信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数学上就常把好的方法称之为“策略”(续板书课题“的策略”)。它富有挑战性,你们想不想试试列表整理信息的策略?
结合回答,完整出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
(2)探究策略:首先看第一个问题:小军用去多少元?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选择哪些有效的信息进行列表整理呢?在老师提供的空白表格上试一试。
在投影仪上反馈有代表性的表格,并让学生进行比较性评价,最后留下最满意的表格,如下:
小明 3本 18元
小军 5本 ?元
(3)比较策略:这张表格与原来提供的信息相比,有什么特点?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你愿意看表格还是原来的信息?为什么?
结合回答,指出:列表整理信息不但简明扼要,而且很容易看出数量关系的特点。
(4)拓展策略:要求小军用去多少元,可以怎样想?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反馈时,引导出两种想法:①从问题入手,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要先求出1本的价钱;②从条件入手,根据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价钱。
通过整理和讨论,你能列式解答吗?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18÷3=6(元) 6×5=30(元)
让学生说说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感知——探究——比较——拓展”为主线,首先在学生掌握画图、摘录条件等方法的基础上,设计指向性引领:“前几种方法你们都掌握了……你们想不想试试列表整理信息的策略?”激发学生探究新的整理信息的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富有“代表性”的表格,进行比较性评价,留下最满意的表格。再接着通过对表格和原信息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发现列表整理信息的特点和作用,最后通过思考讨论,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的思考方法,拓展了策略,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正如新课标指出的:“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2.独立解答,体验策略的作用。
要解决小丽用42元买了多少本笔记本这个问题,又应该去选择哪些有效信息列表整理呢?根据所列表格会解答吗?
出示解答要求: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并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思考过程。
反馈时,一要让学生体会到列表的作用,二要让学生交流思考过程(综合法和分析法),三要弄清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3.观察比较,发现策略的优势。
观察比较两个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两个表格都要列出“小明买3本,用18元”这一信息?
引导得出:不管是求小军用了多少钱,还是小丽买了几本,都必须借助“小明买3本,用18元”这一信息得到每本的单价。
谈话:谁会把这两个表格合并,再进一步简化呢?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
小明 3本 18元
小军 5本 ( )元
小丽 ( )本 42元
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下列发现:①本数增加,总价增加;②每本的单价相等,不变;③5本比3本多12元,7本比5本也多12元;④本数和钱数都是对应关系……)
小结:大家的发现很细致!有些发现很有价值,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看来列表整理的优势还大着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放手由学生独立解答,体验列表特点及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两张表格的比较、合并、简化,发现它们的异同处,并体会到:不管解决哪个问题,都必须知道“小明买3本,用18元”这一有效信息。合并简化后的信息,不但对本课学习有价值,而且对持续性、发展性学习更有价值,突出了策略的优势。
三、灵活运用,提升策略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初步学会了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信息的策略,可是生活中的问题千变万化,这种策略还适用于解决其他的问题吗?
1.完成例2。
出示水库观测记录。
学生观察教材信息,整理填表并解答。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从表中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解答的?在解答问题时分别选择了哪些条件?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出示情境图。
理解例题后,学生填表整理条件。
交流填表内容并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四、总结回顾,深化认知
这节课我们探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一改“老教材”应用题“归一”在“归总”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模式,赋予了新的内涵——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主动探究策略的过程,使之感受到列表整理的特点:简明扼要,有利于分析数量关系,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2)
小明 3本 18元
小军 5本 ( )元
小丽 ( )本 42元
列表整理信息分析 数量关系
从条件入手 18÷3=6(元) 6×5=30(元)
从问题入手 18÷3=6(元) 42÷6=7(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