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统计天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3~104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通过复习,对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正确的判断,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的方法,会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算出一组数的平均数,能对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进一步掌握简单数据的分类、整理方法,进一步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形成观察、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知识的梳理,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可能性的判断、数据的分段整理和分析、平均数的计算。
难点:数据的分段整理和分析、平均数的计算。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们对平均数有什么认识?了解了哪些关于可能性的认识?学生交流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看看统计表和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点,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印象。
二、练习巩固,提升技能
1.练习第18题: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和蓝色区域的可能性相等?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于落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
你是怎样想的?说一说。
学生交流回答。
2.练习第19题:教师出示题目和表格。
小洪、小军和小芳在同一个口袋里摸球,每次任意摸出1个球,摸后放回,每人摸60次。下面是他们的摸球记录。
小洪 小军 小芳
摸到红球次数 45 42 44
摸到黄球次数 15 18 16
提问:你觉得他们是在哪个袋子里摸小球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
追问:如果我从第一个袋子里摸100次,那么我大概会摸到几次红色小球?如果我在第三个袋子里摸呢?
3.练习第20题:教师出示第一张表格。
张华记录了四年级一班男同学一周家务劳动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整理表中数据,填写统计表。
编号 时间/分 编号 时间/分 编号 时间/分 编号 时间/分
1 125 7 80 13 150 19 145
2 80 8 120 14 100 20 160
3 95 9 115 15 75 21 120
4 135 10 106 16 130 22 130
5 115 11 135 17 90 23 100
6 170 12 120 18 135 24 140
师:表格中有哪些数据?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现在我们把这些信息按要求整理一下。
教师出示第二张表格。
四年级一班男同学一周家务劳动时间统计表
年 月
时间/分 合计 75~99 100~124 125~149 150~174
数量/人
师:需要我们整理哪些信息?合计怎么看?各时间段的人数怎么看?
学生交流回答。
4.出示题目:练习第21题。
下面是四年级二班第一小组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记录(单位:cm)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
男生:157 154 161 155 149 160
女生:142 138 147 136 142 145 144
师:怎样计算男生和女生的平均成绩?平均数有什么特点?怎么来验证平均数是否计算准确了?
学生回答。
师总结:平均数一定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出示题目:练习第22题。
制订调查计划,并按计划进行调查和统计,再把统计的结果制成统计图。(体重取整千克数)
四年级____班同学体重情况统计图
师:要调查本班学生的体重情况,我们可以怎样来进行调查?你能制定一个调查计划吗?
学生小组交流,完善计划。
师:调查的时候,我们应该调查哪些信息?要注意什么?
课后完成调查,并在教材上画好统计图。
三、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对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再一次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再次领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
【板书设计】
统计天地
统计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