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 教案+同步练习(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 教案+同步练习(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5 19:17:48

文档简介

17.跳水
一、教材分析
《跳水》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艘返航的帆船上,一个小孩的帽子被一只猴子抢走,猴子对孩子百般戏弄,一旁的水手大笑着看热闹,孩子追着猴子爬上了桅杆最高的一根横木上,进退不得,陷入险境,他的父亲——船长看到后用枪逼他跳水,最后孩子得救。文章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进行叙述,
充分表现出船长的镇定、果断和机智。
学习本篇课文,引导学生能够结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明白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进而让学生明白: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在选择恰当的办法去解决。
二、教学目标
1.利用汉字构字规律等方法正确认读“肆、桅、撕”等7个生字,学写“艘、航、帽”等14个生字。
2.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能结合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3.体会船长救下儿子的思维过程,明白船长救人的办法好在哪里。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
教师:课件、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1.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交流对托尔斯泰的认识。
师总结:多媒体出示列夫·托尔斯泰肖像及重点信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1.
交流自主学习卡上学生圈出难度词语的认读。
吓唬
龇牙咧嘴
桅杆
2.
出示帆船图片,交流难懂词语的含义。
桅杆
甲板
横木
3.指导书写本课重点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舟”字旁的写法,以及这类字的书写特点。
(2)指导放肆的“肆”,引导学生注意多横等距、错落有致。
教师先引导观察,然后范写指导,学生练写,评价交流。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交流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脉络。
⑴出示自主学习单,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第1自然段
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
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
水手拿猴子取乐
(2)指名汇报,教师随机通过实物投影出示自主学习卡填写内容,师生边交流边修改。
2.指导学生根据梳理出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整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3.根据自主学习单,梳理学生课前预习提出的问题。
(四)引读课文,分段学习
1.
学习故事的起因、经过部分(1-4自然段),感受猴子的越来越放肆和孩子的越来越生气。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横线画出描写猴子的语句,圈出描写孩子心情变化的词语或短语。
(2)分角色读描写猴子和孩子的语句,体会随着猴子的不断放肆,孩子的心情越来越生气,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2.
引导学生体会水手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
(1)快速浏览文章,画出描写水手的句子。
(2)交流探究:在猴子戏弄孩子的过程中,水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小结:水手的笑刺激他一步步走入险境。水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
分角色朗读1-4段,再次感受当时的情境。
4.
赏析重点句子,感受危险处境。
(1)课件出示站在横木上的俯视角度图片和“孩子只要一失足……难以回转身来”一句。结合图片和文本交流孩子处境。
(2)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危险处境,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1)把本课的生字选两个最难写的写一写。
(2)读课文的“结果”部分,思考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板书设计:
17跳水
放肆
生气
险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提升
1.听写字词
放肆
船舱
一艘
返航
2.对照纠错。
(二)
引读课文,分段学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故事的起因和经过,孩子的危险处境让人揪心。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1.探究重点段落,体会船长思维过程。
(1)学生自由朗读描写船长救助孩子过程的段落(第5自然段),思考船长办法好在哪里。
(2)借助表格引导学生思考船长当时经历了怎样的思维过程,考虑到了哪些因素。
(3)用下面的句式把船长可能考虑到的因素综合起来说:
正因为当时


……,所以船长才

师总结:正因为当时孩子年龄小可能不敢跳、处境十分危急、当时海面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船长手里有枪并且处理事情经验丰富,所以船长才选择用拿枪逼孩子跳水的办法救孩子。
2.指名读重点段落,感受船长的思维过程。
(三)
引读课文,合作探究
1.引读重点段落,感受船长思维过程。
小结:在这个故事里,船长面对孩子遇险,分析了当时的情况,选择了合适的办法,最后救下了孩子。
2.
师生交流,感受船长形象。
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船长。
总结板书:做事果断、聪明机智、沉稳镇定。
3.出示原文结尾,解决学生的课前疑问,体会父亲的爱子之情。
(四)综合拓展,练笔实践
1.拓展阅读:托尔斯泰的《鲨鱼》。思考炮手救孩子的方法好在哪里?推测他的思维过程,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鲨鱼
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的轮船停在非洲的海岸。中午,天气很好,海上吹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在蒸笼里。
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了一声:“游水呀!”一会儿,水兵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嫌帆布圈里太憋气,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游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开始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个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在后面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油!”
突然甲板上有人叫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现出一个海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闹着,越游越高兴。
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放开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往孩子们那边划。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们不到二十步了,那只小船离得远远的。
孩子们起初没有听见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见鲨鱼,后来有一个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这尖叫声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俯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待后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怎么样,那一瞬间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水面上的水雾渐渐地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悄悄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到处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老炮手露出了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浪波动着。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学生自读,思考炮手救孩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推测他的思维过程,并说一说炮手是个怎样的人?
2.实践运用:课件出示井沿图片以及续写题目。
一位母亲干完农活回到家里,刚走到后院就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她四岁的儿子正沿着家里的井沿慢慢走着。这时候孩子正背对着母亲,看到儿子在井沿上摇摇晃晃的样子,母亲的脸都白了。
她想:
(联系孩子年龄、处境……)。于是,

预设:她想:他年龄小,我如果喊他,他可能回头看我,脚下一滑摔到井里。于是她悄悄地走到孩子身后,一把把孩子抱住,抱下井沿。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2.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海底两万里》(作者:儒勒·凡尔纳)
板书设计:
17跳水
果断
机智
镇定作业
课堂作业:
1.听写字词
放肆
船舱
一艘
返航
2.找一找。
A、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猴子的语句,圈出描写孩子心情变化的词语或短语。
B、浏览全文,用曲线画出描写水手的句子。
3.想一想。
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短的语言写出来。
起因
经过
结果
第1自然段
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
第(
)自然段—第(
)自然段
水手拿猴子取乐
结合起因、经过、结果,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课文主要内容说清楚。
4.议一议。
结合以下因素,推测船长救儿子的思维过程。
孩子年龄
特点
孩子
处境
周边
环境
水手
船长
……
课外作业:
1.读一读,标出自然段。
我读了(
)遍课文。
我做到了:A.正确
B.流利
2.查一查。
A、圈出难读的词,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并记下来。
一艘
航行
放肆
桅杆
撕咬
吓唬
瞄准
海鸥
哭笑不得
心惊胆战
摇摇晃晃
龇牙咧嘴
不懂的词语,我知道了它的意思:
B、列夫˙托尔斯泰资料小调查。
3.读一读。
课下阅读《鲨鱼》、《拿破仑机智救人》。
4.想一想。
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