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4 13:45:59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二课时
物质的比热容应用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3.会用比热容的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理公式的推理过程.
2.尝试用物理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会物理学科的美.
重点
1.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2.会用公式计算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
难点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环节安排】



学问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新疆地区有句谚语叫“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请说明其中的道理,夏威夷是一个地处太平洋深处的一个岛,那里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圣地,除了景色诱人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冬暖夏凉,你能根据其地理特点结合物理知识说明原因吗?
教师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心,教师趁机引出课题.
合作共建
知识点一:推导热量的计算公式
问题1:谈谈你对比热容是如何理解的?
小结:(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对同一种物质,比热容是确定的;对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体吸热多少、温度的变化、质量多少无关.
(3)物体的状态改变,比热容一般也会改变.
问题2:已知铝的比热容是c铝=0.88×103J/(kg?℃),回答:
(1)1kg铝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2kg铝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3)2kg铝温度升高5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4)m千克铝温度升高Δt℃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小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Δt
(其中Δt=t2-t1表示升高的温度);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Δt
(其中Δt=t1-t2表示降低的温度).
问题3:
要把质量为2kg的水从40℃加热到100℃,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解:Q吸=cm(t2-t1)
=4.2×103J/(kg?℃)×2kg×(100℃-40℃)
=5.04×105J
答:至少需要吸收5.04×105J热量.
问题4: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
例1:【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水由35℃降至5℃的含义,即水由35℃降低到5℃,水的温度降低了Δt=t1-t2=35℃-5℃=20℃.
答案:Q放=cm(t1-t2)
=4.2×103J/(kg?℃)×0.6kg×(35℃-5℃)
=7.56×104J
变式练习
答案:2.1×107J
知识点二: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问题1:用天平测出相同质量的水和砂子,放在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给其加热相同的时
间,让学生猜想哪种物体温度升高的快,并用比热容的知识加以解释.
小结:因为砂子的比热容比水的小,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砂子的温度升高的快.
问题2:你现在能解释为什么新疆地区有句谚语叫“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而夏威夷冬暖夏凉的原因了吗?上述结论在生活与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呢?
问题3:在海边玩耍时,为什么白天海水凉,沙子烫,而傍晚海水暖,沙子凉?
小结:因为砂子的比热容比水的小,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砂子的温度升高的快,所以烫;夜晚,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砂子的温度下降的快,所以凉.
问题4: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
解析】沿海地区同沙漠地区相比,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的时候,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小,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所以沿海地区同沙漠地区相比,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
答案:B
变式练习
答案:B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从铝的比热容意义入手,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归纳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再引导学生推理归纳出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注意: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只与温度的改变值有关,与初温、末温的具体值无关,另外,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有可能不相等.
教师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规范完成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强调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字叙述中“升高了t℃”、“升高t℃”、“降低了t℃”、“降低t℃”对应的是温度的该变量,而“升高到t℃”、“降低到t℃”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度.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猜测、观察、讨论,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公式Q吸=cmΔt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口述原因,其他同学补充.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的事例,并总结利用控制变量法对这些现象进行准确的解释.
让学生尝试回答并说明选项正确与错误的原因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诊断评价
“当堂达标题”
教师出示当堂达标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批改.教师搜集学生做题信息,查漏补缺.
作业设计
教学问题最
佳解决方案
1.进一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3.会用比热容的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教后反思
1.进一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3.会用比热容的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一课时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能根据物质的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物体温度变化过程和吸放热
问题.
3.理解比热容的单位,会解释比热容单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能经历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的过程.
2.能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并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3.会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装配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
1.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意义、单位.
2.能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来解释生活及生产中的应用.
难点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能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环节安排】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如果你赤脚走在沙滩上(如图1),会觉得砂子很烫脚;再从沙滩走入河水,则感到凉快舒服,这说明沙滩与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什么的温度升高的快,什么的温度升高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教师展示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心,教师趁机引出课题.
合作共建
知识点一: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问题1:两杯质量不同,初温相同的水,用相同的热源给其加热,使它们都烧开,哪杯水需要的时间长?哪杯水吸收的热量多?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与什么有关?
变形讨论:如果用相同热源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哪杯水温度升高的快?
小结: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问题2:两杯相同质量的水,用相同的热源给其加热,使其升高的温度不同,哪杯水需要的时间长?
哪杯水吸收的热量多?这说明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与什么有关?
变形讨论:如果用相同热源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吗?
小结: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与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问题3:两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热源给其加热,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需要的时间一样吗?
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还与什么有关呢?
小结:(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2)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实验数据表格为:
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1/℃液体末温t2/℃升高的温度t2-t1/℃通电时间t/min
问题4:以上现象揭示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该特性被称为比热容.什么叫比热容?并写出它的单位.
小结: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符号是“C”.其单位是J/(kg·℃).
问题5: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
【解析】在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要求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而不是体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并且要加热相同的时间,这是为了使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然后观察水和煤油中温度计的示数,用末温减去初温,得到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小的,说明吸热能力强。
答案:(1)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装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2)吸收相同的热量
(3)温度升高的度数或温度变化
变式练习
归纳知识点:此题是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及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可以在横坐标上取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也可以在纵坐标上取相同的温度变化,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答案:A
知识点二:理解物质的比热容
问题1:通过阅读29页的“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小结: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其比热容不同,因此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及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2)即使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其比热容也不同,例如水和冰.
(3)水的比热容最大,是C=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
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问题2: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
例2:【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与物质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温度的变化大小无关.
答案:D
变式练习
【解析】ABC三选项都是比热容的应用,冷却食品时0oC的冰比0oC的水效果好的原因是0oC的冰在变成0oC的水的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答案:D
教师循序渐进的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质量大的水需要的时间长,吸收的热多.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口答,教师注意应用控制变量补充学生的回答.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升高相同的温度,温度升高的越多,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说明升温高的水吸收的热量多.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猜想:相同或不同,如果时间不同,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1:取两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热源给其加热,使升高相同的温度,记录加热时间
实验方案2:取两杯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热源给其加热,加热相同的时间,记录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方案1完成课本28页实验,指导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并完成表格.
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教师强化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或放热)本领.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写出比热容的单位.
引导学生回顾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分析问题.
教师出示例题,学生思考,讨论,分析,教师注意及时点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比热容表,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说出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归纳.
引导学生说明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强调
诊断评价
“当堂达标题”
教师出示当堂达标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批改.教师搜集学生做题信息,查漏补缺.
作业设计
教学问题最
佳解决方案
1.能经历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的过程.
2.能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并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3.会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装配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实验.
教后反思
1.能经历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的过程.
2.能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并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3.会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装配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