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上 第一章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一、单选题
1.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蒸发溶剂的方法????????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2.在某物质中,两种不同的粒子均匀混合在一起,这些粒子可以自由运动。当改变某种条件后,其中一种粒子有序排列起来。这可能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种过程( ???)
A.结晶?????B.溶解?????????C.过滤?????D.蒸发
3.如图为粗盐提纯时过滤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漏斗中的液面应与滤纸边缘相平???? B.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起了搅拌的作用
C.粗盐提纯的正确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 D.利用该装置可以把粗盐水变为纯净水
4.苍南县的“五水共治”已初见成效,早期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最接近(??? )
A.沉淀??????B.过滤????C.蒸馏?????D.结晶
5.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看到实验桌上有如下仪器:漏斗、烧杯、滤纸、玻璃棒、铁架台,他还需要(?? )
A.蒸发皿????B.铁圈???????C.天平?????D.酒精灯
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粗盐称量 ?????B.粗盐溶解
C.浊液过滤 ??????D.蒸发结晶
7.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8.某温度下,硫酸铜热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有蓝色晶体析出??????B.溶液变为无色?????????????
C.溶液变为绿色?????D.有白色晶体析出
二、填空题
9.现有三种物质,它们的性质如表,常用物质分离的方法有A.过滤B.蒸馏C.蒸发结晶D.冷却热饱和溶液,请从上述四种方法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填空.
(1)若由Ⅰ和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们分离,应采用 ________方法。
(2)若Ⅱ物质中还有少量的Ⅲ物质,要把它们分离,应采用 ________方法。
10.小科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有两种混合物需要分离,请你帮助他选择合适的分离装置,选用下列装置的字母并写出名称:
(1)水中混有难溶性的氢氧化铜,选用________。
(2)从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选用________。
11.实验室制氧气后,试管内留下氯化钾(可溶于水)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的混合物,为了回收二氧化锰,需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请按操作顺序写出下列需要的操作步骤:________
①蒸发结晶; ?②洗涤试剂;? ③溶解;? ④过滤;? ⑤干燥试剂;
12.小明同学去仙山湖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2)在过滤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_?(填序号)。
13.分离混合物的常见方法有:A.沉淀法;B.蒸馏法;C.过滤法;D.结晶法。请指出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分别采用的方法(填编号)。
(1)酒精和水的混合物________。
(2)西瓜榨汁后,将果肉和西瓜汁分离________。
(3)从甘蔗汁中得到蔗糖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4.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晶体是粗盐(含少量氯化钾、硫酸镁等杂质),剩余的液体称为苦卤,苦卤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钾、硫酸镁等成分,氯化钾和硫酸镁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回答: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氯化钾 28 31.2 34.2 37.2 40.1 42.6 45.8 48.8 51.3 53.9 56.3
硫酸镁 22 27.7 33.5 39.3 44.5 49 52.2 53.8 53.6 51.1 46.2
(1)将苦卤加热到70℃以上,首先析出的晶体应是________。
(2)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Ⅰ.经过操作①把大颗粒粗盐变成较细粗盐的目的在于________。
Ⅱ.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如图所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Ⅲ.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可能原因是_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操作④后得到的滤液有点浑浊
C.制得精盐还很潮湿?????????? D.蒸发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15.下图为精制粗盐的示意图,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②________
(2)漏斗中的液面应________(填“高”或“低”)于滤纸边缘
(3)蒸发滤液时,玻璃棒起的作用是 ________
(4)粗盐提纯时正确顺序是?????
A.溶解、蒸发、过滤
B.过滤、蒸发
C.溶解、过滤、冷却
D.溶解、过滤、蒸发
四、解答
16.在西部这片神奇而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多美丽而奇特的盐碱湖,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盐类资源,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在夏天,当地的农民将湖水引入湖滩上晒出了食盐。到了冬天,湖面上又漂浮着大量的纯碱晶体,农民则可以直接从湖中捞碱。盐碱湖旁为什么可以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呢?这其中又隐藏着什么科学道理呢?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结晶的方法:①蒸发溶剂;②改变温度,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
【解答】食盐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因此使用改变温度的方法使食盐结晶的效果不好,只能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 A
【解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哪种过程与描述的类似,那么它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结晶前,溶质和溶剂两种粒子混合在一起,是均一、稳定的溶液,由于它们在液体中,可以自由移动。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其中的溶质会结晶出来变成固体,而固体中的粒子就是有序排列的,故A符合题意;
B.溶解过程是两种不同粒子混合的过程,而没有粒子有序排列的过程,故B不合题意;
C.过滤过程中,并没有两种粒子均匀混合的过程,故C不合题意;
D.蒸发是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没有有序排列的过程,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 C
【解析】根据粗盐提纯的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故A错误;
B.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起了引流的作用,故B错误;?
C.粗盐提纯的正确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故C正确;?
D.利用该装置只能把粗盐中不溶性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而此时的水中含有溶解的食盐等可溶性物质,因此不是纯净水,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 B
【解析】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解答】河道管理人员使用的铁圈和塑料网相当于漏斗,而河道漂浮物为固态,将其捞出其实就是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因此该方法最接近于过滤操作,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 B
【解析】根据过滤所需仪器进行分析。
【解答】过滤所需仪器有 漏斗、烧杯、滤纸、玻璃棒、铁架台 、铁圈;
故答案为:B。
6.【答案】B
【解析】(1)用天平称量物体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2)在烧杯中溶解粗盐时可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3)过滤时要用玻璃进行引流;(4)蒸发结晶时为使液体均匀受热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解答】A、用天平称量粗盐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图中砝码与物体放错,A错误;
B、粗盐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操作正确,B正确;
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操作错误,C错误;
D、蒸发结晶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操作错误,D错误。
故选B
7.【答案】 D
【解析】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有两种方法:①冷却热饱和溶液;②蒸发溶剂,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而不是氯化钠蒸发,故A错误;
B.日晒风吹使溶剂水的质量减小,那么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日晒风吹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改变,因此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故C错误;
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 A
【解析】根据硫酸铜晶体为蓝色,硫酸铜固体为白色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分析。
【解答】某温度下,硫酸铜热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硫酸铜晶体,但溶液仍为室温下硫酸铜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仍为蓝色,硫酸铜晶体为蓝色固体;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9.【答案】 (1)A
(2)D
【解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同种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如果它们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异较大,可以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解答】(1)若由Ⅰ和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要把它们分离,应采用过滤方法,故选A;
(2)若Ⅱ物质中还有少量的Ⅲ物质,要把它们分离,应采用 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选D。
10.【答案】 (1)B,过滤
(2)A,蒸发
【解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难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结晶的方法:①蒸发溶剂;②冷去热保护溶液。
【解答】(1)水为液体,而氢氧化铜是难溶于水的固态物质,因此选用过滤操作分离;
(2)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非常微弱,因此从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选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11.【答案】 ③④②⑤
【解析】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在用过滤的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的时候要注意看清所得物质,若要滤液中物质最后就要蒸发结晶,若只要滤渣,则不需用蒸发步骤。
【解答】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所以要回收二氧化锰可先进行溶解,再过滤,除去氯化钾,再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
故答案为: ③④②⑤ 。
12.【答案】 (1)D
(2)D
【解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完成解答,如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这样可以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通过等;
(2)根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分析即可。
【解答】(1)过滤时,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故A、B、C正确不合题意;
如果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时,会造成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通过,从而导致过滤失败,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在折叠滤纸时,不能出现缝隙,否则液体会从缝隙处流出来,故选D。
13.【答案】 (1)B
(2)C
(3)D
【解析】根据蒸馏、过滤与结晶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1)酒精和水都是液体,所以要分离可用蒸馏法;(2)西瓜榨汁后,将果肉和西瓜汁分离可用分离固体和液体的过滤操作;(3)从甘蔗汁中得到固体蔗糖要采用结晶的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
14.【答案】 (1)硫酸镁
(2)加快溶解;D;AD
【解析】(1)当温度相同时,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小,那么降低温度时,这种物质就先析出;
(2)I.物质的溶解速度与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II.根据滤纸的折叠方法分析判断;
III.精盐的制得率偏低,说明精盐的质量偏小;凡是造成精盐质量偏小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当温度高于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都小于氯化钾,因此首先析出的晶体应该是硫酸镁;
(2)I.经过操作①把大颗粒粗盐变成较细粗盐的目的在:加快溶解;
II.折叠滤纸时,首先将圆形滤纸对折,然后再将得到的半圆形滤纸对折,最后将得到的直角扇形滤纸撑开,一遍一层,另外一边三层即可,故ABC正确,而D不应该出现;
III.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滤渣中还会有未溶的食盐,会使食盐质量偏小,故A正确;? ? ?
B.操作④后得到的滤液有点浑浊,那么蒸发后得到的食盐晶体偏大,故B错误;
C.制得精盐还很潮湿,会使得到的食盐质量偏大,故C错误; ? ? ? ? ??
D.蒸发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使收集到的食盐质量偏小,故D正确。
???????故选AD。
15.【答案】 (1)漏斗
(2)低
(3)A
(4)D
【解析】(1)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有:漏斗、玻璃棒、滤纸和烧杯等,据此进行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的“一贴二低三靠”进行解答;
(3)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4)根据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解答;
【解答】(1)图中②是漏斗;???
(2)过滤操作中,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3)进行蒸发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4)粗盐提纯时要先溶解、再过滤、最后蒸发,故选D;? ?
四、解答题
16.【答案】“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解析】【解答】“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故答案为:“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根据溶解度受影响的大小,选择结晶的操作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结晶时一般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结晶时一般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