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本课设计意图
本课为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的最终课《轮子的故事》,依托于一项具体的技术发明——轮子,让学生不仅要像科学家一样科学探究“用轮子能不能省力”,还要像工程师一样工程实践“做小车”。在操作与思考中,理解科技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的。
二、本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STEM教育多维素养的培养
维度 培养目标 备注
科学素养 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省力作用。
技术素养 学习怎样制作简单小车。
工程素养 能够利用常见材料设计制作简单小车。初步感受“测试——发现问题——改进——解决问题”的迭代的过程。
数学素养 在类比的过程中具化对数据的理解。
科技前沿 感受到轮子还在不断地改进优化中。
(二)教学重点:动手制作小车。
(三)教学难点: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工程改进的迭代思想。
(四)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远景和近景金字塔。通过金字塔与学生身高体重的类比,让学生感受到金字塔的高大巍峨以及建筑不易。
图片观察、类比数据结合自身初步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观,同时在脑海中生成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在类比的过程中具化对数据的理解,促发学生思考。
二、探究活动:体会轮子的作用 1.出示埃及金字塔建造时期图片,提出问题:这么多又大又重的石头,聪明的古埃及人是怎么把石头运过来的呢?
2.引导学生在图示中寻找证据,讨论引发思考:滚木真的可以省力吗?
3.讲述实验材料及方法。
4.组织学生交流感受。 学生观察寻找图片中可能的方法并陈述观点,体验轮子的作用,并分享感受。 通过用橡皮筋拉动有滚木和无滚木的肥皂盒,观察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和体会手的感觉来判断是否省力。
探究活动:改进小车
活动一:模拟古埃及人搬运石头的过程,制作了滚木小车,尝试让它动起来。
引导学生交流遇到的问题(动起来很麻烦),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加轮轴)。
讲解“改进”词语含义。
活动二:认识轮轴,给小车加轮轴。
1.引导交流遇到的问题(是否是改进,改进后有无问题),讨论怎样解决问题。
2.观察轮与轴。
活动三:给轮轴加套,用双面胶固定小车。 利用提供的材料对小车进行改进,思考交流如何改进小车,尝试让小车动起来。 感受“测试——发现问题——改进——解决问题”的迭代的过程,在改进的过程中思考“怎么办”和“怎样会更好”,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尝试。一步步改进完成小车的制作。
四、了解轮子发展史 1.观看:《轮子的诞生》视频
2.引导学生讨论滚木是怎样一步步改进成现在的轮子的。 观看图片和视频,提取轮子发展的信息。 理解在真实生活中,轮子也是在不断改进的
五、拓展 1.科技前沿:出示2017年最好的25大发明之——不用充气的轮胎。
2.提出课后思考问题:增加材料气球,怎样让小车自己动起来? 尝试将改进的思考带入生活与课后。 体会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的小车也仍可以进一步改进优化。
教师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