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4 22:2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得一良师,一生受益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重难点)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4、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识点】:
1、汽化(蒸发)
在气球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的方式: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
缓慢的
汽化现象。
①夏天晒衣服和冬天晒衣服,哪个时候衣服干得快?
吹风机、干手器吹热风比吹冷风哪种干得快?
结论:
②晒粮食的时候,摊开的粮食比堆在一块的哪个干得更快?
晒衣服时候,展开的衣服比团着的哪个干得快?
结论:
③湿衣服挂在通风处和不通风处哪个干得快?
结论: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思考:
水在零摄氏度时会不会蒸发?酒精擦在手上,手为什么会感觉到冷?
液体蒸发,是向外界放热,还是吸热?
实验目的:探究酒精蒸发是否吸热。
实验器材:温度计,酒精。
实验步骤:
①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_____。
②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读数是_______。
③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读数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吸热.avi?)
最低的温度是____。
实验结论:
实验表明: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蒸发制冷。
想一想:
夏天,用电风扇对人吹风,空气的温度下降了吗?为什么会有凉爽的感觉?
喝开水烫嘴时,常向水面吹气并用两个杯子来回倒水,你能解释原因吗?
大热天,狗常常伸出长长的舌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蒸发的特点:
①发生的地点:仅在液体表面
②剧烈程度:缓慢平和
③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
④热量变化:吸热
现学现练:
1.1、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A.
用扫帚把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
B.
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
C.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
1.2、下列关于蒸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蒸发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进行。
B.蒸发的快慢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C.零度以下液体不再蒸发。
D.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2、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
剧烈的
汽化现象。
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1、提出问题
①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②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二、设计实验
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仿照晶体的熔化曲线在左图上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三、进行实验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0
93
97
99
100
100
100

实验现象总结:
1.沸腾前气泡较小,沸腾时气泡变大。
2.沸腾前声音较大,沸腾时声音变小。
3.沸腾前温度升高,继续加热,达到一定温度沸腾,且温度保持不变。
4.停止加热,不再沸腾。
四、实验结论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思考:为什么我们测出水的沸点与书上的不同?
答:沸点与气压有关系,而且实验时各种仪器的精密度不一样。
做一做:纸锅烧水
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
因为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而水烧开时的温度约为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不会燃烧起来。
高压锅原理:水的沸点受气压影响,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把水相当紧密地封闭起来,水受热蒸发产生的蒸汽不能扩散到空气中,只能保留在高压锅内,就使高压锅内部的气压高于1个大气压,也使水要在高于100℃时才沸腾,这样高压锅内部就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饭就容易很快做熟了。
青藏高原煮饭就要用高压锅。
3、液化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你见过早晨窗玻璃上因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的现象吗?(里边还是外边?)
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白气

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室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
②烧水时,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
③夏天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这是:
小水珠
④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
⑤夏天水缸里装上水,水缸的外表面会有小水珠,这是:
讨论:小水珠出现在哪一侧?
自然界里的液化现象
①云和雨:温度降低,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降水。
②露:白天温度较高,地球表面的水大量蒸发,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遇到冷空气就在草木石块等上面液化成小水珠。
③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中,就形成了雾;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浮尘上也可以形成雾。
在烧杯里加热水,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的下表面会出现什么变化。
气体液化的方法之一:
1、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2、握住注射器的下端,乙醚有什么变化?
3、向内推动活塞,你可以看到什么?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途径: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思考:
电冰箱工作时侧面或背面为什么会发热?
制冷剂:氟利昂
现学现练:
1、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2、被100°C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C的水烫伤要严重得多,为什么?
3、电冰箱是利用了叫环戊烷的物质作为“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   ,又容易    的物质。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环戊烷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  热,冷凝器的液态环戊烷,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并迅速汽化  热,使冰箱内温度    。
4、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
5、人们喝开水时,怕水烫嘴,常常向水面吹气,使水凉下来,这是因为( )
A.向水面吹气吹出二氧化碳有制冷作用
B.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的蒸发,从而带走较多的热量
C.吹出的气体温度比较低,两者混合水就凉了一些
6、医学上利用液态氨等物质汽化时
_____大量的热,使局部组织冷冻后切除。
7、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擦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包含的物理原理是:(1)
(2)
8、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9、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10、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可以看到门的附近出现了“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
)
A.液化形成的
B.汽化形成的
C.升华形成的
D.熔化形成的
11、夏天的清晨,沅江河面上常会出现一层薄雾,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河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B.河水先蒸发后液化
C.河水蒸发形成的小水珠
D.河水先蒸发后凝固
12、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袋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13、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    投向了大海的怀抱,“调皮”的水滴因为    使河床干涸(填物态变化名称)。
14、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 
 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  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小明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机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填“内”或“外”)表面。
16.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握住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 
 时要 
 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17、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18、如图,水烧开时壶嘴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
A.气态的水蒸气
B.液态的小水珠
C.气态的热空气
D.固态的油烟
19、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液体蒸发得越快。
小结:
蒸发越快
时间
温度
活动一
活动二
小结
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