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C
:能够利用物质密度来解决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B
:在C层目标基础上,能够通过密度的变化来解释风的成因,知道水的反常膨胀;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能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A
:在B层目标基础上,能够分析猜想的正确性,敢于提出不同观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方案优缺点,能够提出改进意见,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提出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重点:物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难点: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密度的有关计算。
教具准备
教具:教具:风车、酒精灯、课件等。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一、密度与温度1、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2、密度与温度:水的反常膨胀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引
课新课讲解合作探究
一、分层复习
1、密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如何测量小石块的密度?3、先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后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测量的小石块的密度偏大还是偏小?
二、导入新课(1)人们利用风力区分饱满的种子与瘪粒,在生产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飞机以及航天器时,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
C层学生回答。B层学生回答。A层学生回答。观看
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本课学习做好知识储备放松心情,引起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对同类物理现象进行归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合作探究分层巩固求异探新小
结作
业
料。(2)学习目标:三、新课教学(一)风的成因(1)想想做做(2)由于密度公式,一定质量的空气受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周围冷的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风。(二)水的反常膨胀(1)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最大(2)温度大于4摄氏度时水正常的热胀冷缩(3)在零摄氏度和4摄氏度之间水是热缩冷胀四、分层巩固体育锻炼用的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千克,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立方分米。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解:五、求异探新试分析冬天室内供暖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六、小结前面设定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获得了那些收获?七、作业:P123动手动脑学物理
明确相应的的层次要求C、B、A各层学生共同合作,讨论是什么推动了风车的转动?分析风形成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由A层学生总结学生先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形成组内共同的解决方法A、B、C层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获等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学习过程中,知识、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和体会学生阅读讨论
培养学生描述物理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由无意识观察到有意识研究的物理学习方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让不同学生都得到锻炼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