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看月亮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看月亮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24 16:5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看月亮》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看月亮》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小学科学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章节
第二单元 第5课
课时
第一课时
年级
二年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月亮以及月相盒模型,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2.通过观察月亮位置的变化,知道月亮也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3.愿意观察月亮,感受月相变化的神奇。
4.通过阅读人类观察月亮的科学史,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具备了初步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天空中的星体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近且远,他们每天都能看到天空中的月亮,观察到它的变化,但由于距离的原因,更由于观察立场的局限,他们对宇宙星体存在许多错误的朴素认识。因此有必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帮助学生对天空中的星体建立一些正确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画记忆中的月亮、看月相盒中的月亮以及观测实际的月亮,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够观察月亮的移动,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教学策略:在本课的设计中,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引领自学自悟,小组合作交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一)
古诗欣赏
开始-
2’25”
调动学生头脑中关于月亮形状的认知,聚焦研究主题。
1.古诗引入:课前老师带大家欣赏一首古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孩子们,这首诗中描写的是什么事物?(板书:看月亮)
2.欣赏月亮的图片:古人遥望月亮,引发了他们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月亮,研究月亮。
3. 谈话:关于月亮你都知道些什么?
古诗引题,欣赏月亮,回顾对月亮的认知。
以图文形式导入,欣赏美丽的月亮,拉近学生与本课的距离。
(二)
激发兴趣
2’25”- 9’30”
画记忆中的月亮,多角度地形成对月相的认知,同时给月相排序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欲望并系统地认识月相。
1.谈话:在刚才的交流中的,我们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你能画出你见到过的月亮的形状吗?好,拿出纸笔画出你记忆中的月亮。
2.小组交流:
你们组内共画了几种月亮的形状?有重复的将它们挑出来。
将剩下的月亮形状放在桌面上,你认为在农历的一个月中先出现什么月亮,再出现什么月亮,你能给它们排出顺序吗?
3.将各自组内的月亮排序、展示,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排。
学生在组内画出记忆中月亮的形状。并尝试按照月亮在一个月中出现的顺序排序。
展台展示月亮形状排序。
(三)
探索实践
9’30”-33’00”
完善学生对月亮形状的认识,经历从月初到月末完整观看“月亮”的过程。
1.谈话:我们把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叫做月相。相,就是相貌、样子的意思,月相就是月亮的形状、样子。除了我们刚才画出的这些月相,还有哪些月相呢?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仪器,叫做月相盒。我们可以借助月相盒来观察月亮。通过月相盒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间不同月亮的形状。
学习提示:
找一找,你画出的月相。
看一看,还有哪些月相是你没画出来的月相。
组内成员轮流观看,按照时间顺序画出月相盒中的月相。
3.下面,我们一同来看一看月相盒中的月相。请同学到前面来翻卡片,描述月相的时间和形状。(白板翻翻卡出示月相)
4.描述月相的变化:观看月相图,你能说一说上半月(从月初到月中),下半月(从月中到月末),月亮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刚才老师看到大家在小组内都画出了月相盒中的月相。下面我们一起在屏幕上画一画月相。(白板硬笔画月相、擦除、图章)
6.下面把你刚才画出的记忆中的月亮,按照月相盒里看到的形状重新排序。到屏幕上来排一排。(图片拖拽)
7.老师也提前画好了月相。(板书:贴月相)像这样,从月初的新月,依次经历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最后重新回到新月,这样,我们就经历了一次从月初到月末完整的看月亮的过程。月亮每个月都重复这样的变化。
小组合作探究月相盒中的月相。
画出月相盒中的月相。
给月相排序。
翻翻卡出示月相盒中的月相,丰富月相的表现形式,增强学生对月相的认知。学生纵观月相图,感知月相的变化规律。
运用白板硬笔功能画月相图,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师生的互动性,增强学生对月相的认知。
图章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运用图片拖拽功能给月相排序,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经历从月初到月末完整观看“月亮”的过程。
(四)
联系生活
33’00”- 35’30”
能够在晚上实际观察月亮,纠正部分学生头脑中“月亮与太阳运动方向相反”的前概念。
(课前布置任务:观察夜晚月亮的位置发生怎样的变化。)
1.前两天老师已经给大家布置了观察月亮的任务,强调观察月亮的位置移动时也要像观察太阳那样选择固定的位置。孩子们,通过观察,月亮会有位置的变化吗?月亮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老师也在晚上观察了月亮,为了把月亮位置的变化更好的呈现给大家,老师把月亮邀请到我们的课堂上,同学们请看屏幕。(白板演示月亮不同时间的位置变化图。)(板书:月亮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月亮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运用地理学科工具中月相的变化,演示不同时间月亮的位置变化,直观再现生活中月亮东升西落的现象。
(五)
科学阅读
35’30”- 39’00”
阅读人类认识月亮的科学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探索宇宙星体的重要性。学习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1.从古至今 ,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观察月亮的脚步,下面同学们读一读科学阅读卡片来了解人类认识月亮的科学史。(各组长领取科学阅读卡片。)
2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科学阅读卡片。
(1)最初时,古人用眼睛直接观察月亮。
(2)古人遥望月亮认为月亮的表面是光滑的。直到四百多年前,望远镜的发明,人们借助工具看月亮,终于看清了月亮的脸庞。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月亮,你知道伽利略看到了什么吗?(出示图片补白)这就是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月亮表面,孩子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月亮表面凹凸不平,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和月海。
(3)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1969年,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宇宙飞船登上月球,人类终于接触到实的月亮。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微课工具播放阿波罗登月视频。)
(4)从神话传说到奇幻科学,人类认识月亮,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历程,这些科学阅读卡片送给你们,课后可以继续阅读。
3.老师也有一个望远镜,我们可以用它来看月亮。
(1)介绍望远镜的结构:望远镜两端分别安装了目镜和物镜。
(2)使用方法:使用时我们先对准要观察的物体,再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直到看清被观察的物体。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望远镜看远处的物体。
观看视频。
利用微课工具播放阿波罗登月视频,增强学生观察天空中星体的兴趣。
(六)
课后延伸
39’00”-结束
引导学生用望远镜观察月亮,增强学生观察月亮的兴趣,关注月亮更多的奥秘。
1.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望远镜观察月亮并且记录观察的时间,把你观察到的月亮画出来,与伽利略当时绘制的月亮表面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2.月亮既美丽又神秘,科学的发展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但美丽的月亮仍有许多奥秘,等待着我们继续去探究、去发现。
课后利用望远镜观察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