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古诗二首》 课件(6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8《古诗二首》 课件(6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4 20:3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
主要作品:《登鹳雀楼》

凉州词》
《送别》等。
欲言又止
依山尽
鹳雀楼
穷尽
一层
lóu

jìn

qiónɡ
cénɡ
高楼
楼房
依靠
依次
lóu



尽头
尽兴
jìn



欲望
食欲
qiónɡ
cénɡ
层次
多层


贫穷
穷人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lóu
“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
“女”的撇点的折点在竖中线,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撇笔伸向“木”侧,捺收笔于横中线


“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
“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
末笔捺从竖中线起笔

jìn
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
“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

huáng
上部扁、宽,中下部长、窄
“由”竖在竖中线;下部的撇点上合下开,底部持平。
第四笔横长,在横中线上侧

céng
“尸”从上、左包围“云”,全字上窄下宽
“云”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自读课文,画出《登鹳雀楼》一诗描写的景物。
白日、黄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依:靠着。
白日:傍晚的太阳。
尽:完。这里指太阳靠着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入海流:指黄河最终流入大海。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夕阳依傍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穷:尽。
欲:想要。
更:再。
说一说: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哪些景物?
白日、山、黄河、海。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夕阳依傍着群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想一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意在告诉人们要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诗的前两句: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由远望“白日”到俯瞰“黄河”。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象壮阔、气势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表现出诗人宽大的胸怀。
诗的后两句: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
景、情、理交融,含义深远。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眼到、心到
诗人游览风景名胜,入眼的是美丽壮观的景致,生发出的往往是哲理性的感悟。这些哲思跨越千年,
依然芬芳。身处风景名胜之中,我们如果能将“眼到”和“心到”
结合起来,相信也可以妙笔生花,写出一篇篇动人心扉的美文来。
所见




壮阔、雄浑
白日
黄河
所想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站得高
看得远
积极进取
《登鹳雀楼》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怀。
庐山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李白(701—762)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
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
主要作品:《蜀道难》《
行路难》《
静夜
思》《
将进酒》等。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yān
yáo
chuān





瀑布
飞瀑
瀑布
棉布

yān
香炉
炉子
炊烟
烟雾


yáo
chuān
山川
大川


遥看
遥远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zhào
“昭”窄、大,“灬”宽、扁
“灬”上合下开
“口”上宽下窄,竖笔在竖中线右侧,顶部在横中线


“火”首笔点在横中线,末笔捺改点
末笔撇沿竖中线撇向“火”最后一点的下方。
“户”第三笔横起笔在横中线

yān
火”首笔点在横中线
“大”的横笔在横中线上方,末笔捺改点。
“因”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

guà
“圭”,两“土”分写
横中线上下
竖笔垂直对齐,上“土”的底部在横中线。
提手旁横笔在横中线上方

chuān
竖在竖中线
三笔分立,间距相等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紫烟: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挂前川:瀑布看上去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川:河流。
遥看:从远处看。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霞。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天:天空的最高处。
飞流:形容瀑布流得很快,像飞一样。
仿佛几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让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到山崖间。
说一说:《望庐山瀑布》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太阳、香炉峰、云雾、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怎么知道瀑布有“三千尺”?他丈量过吗?
“三千尺”形容的是瀑布的高度,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不是实指。
读了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到山崖间。
《望庐山瀑布》中,(
)是诗人所见,(
)是诗人所想。其中(
)是虚数,极尽夸张地写出了诗的高峻和瀑布的壮观。
A、三千尺
B、飞流直下三千尺
C、疑是银河落九天
B
C
A
认识夸张
夸张也叫夸饰或铺张,是一种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望庐山瀑布》中,“三千尺”“落九天”这两个词语,就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香炉峰高、瀑布长,突出了瀑布的雄伟壮丽。
《望庐山瀑布》让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壮观。读了这首诗,我们更加热爱祖国壮丽的山河。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只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远看





生紫烟
挂前川
联想
三千尺
落九天
雄伟、壮丽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用“√”选


确的读音或字形。
yònɡ
xuǎn

zhènɡ
què
de

yīn
huò

xínɡ
(遥 摇)远
(烟 因)雨
(尽 层)叠
(桂 挂)念
(依 衣)靠
穷(尽 层)
2.看

音,写
词语,注
意不


别字。
kàn
pīn
yīn
xiě


zhù


xiě
cuò
bié

huánɡ


zhào
ɡāo
lóu
shān
chuān

huǒ










3.古诗比较。(用“√”选

选)
ɡǔ
shī

jiào
yònɡ
xuǎn
yi
xuǎn
古诗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作者
①王之涣 ②李白
 ①王之涣 ②李白
朝代
①唐   ②宋
 ①唐   ②宋
表达
情感
①积极向上,进取
②热爱祖国河山
 ①积极向上,进取
 ②热爱祖国河山
我会写话。

huì
xiě
huà
如果你去庐山观察瀑布,你会有什么感受呢?想一想,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