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4 17:2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269240103505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1 眼睛与眼镜
1.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C.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__,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到达视网膜时不是清晰的像而是模糊的光斑,因而看不清,可以利用________的发散作用来矫正。远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__,折光能力太弱,使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可以利用________的会聚作用来矫正。
3.现在很多学生不注意用眼卫生,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眼睛成像情况是图3-7-1中的________,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________。
图3-7-1
知识点 2 照相机与投影仪
4.如图3-7-2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世界天然大花园”百里杜鹃景观,若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6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为(  )
图3-7-2
A.大于60 mm小于120 mm
B.小于60 mm
C.大于120 mm
D.等于60 mm
5.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3-7-3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手电筒上,并让灯光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正立、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7-3
A.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 cm小于20 cm
B.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 cm小于20 cm
C.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
D.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
6.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相似,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的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________(选填“远”或“近”)些。
知识点 3 显微镜与望远镜
7.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分别称为目镜和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__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则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成放大的__________像,这样就可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微物体了。(均选填“实”或“虚”)
8.如图3-7-4所示是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图3-7-4
17399069850规律方法综合练 提升能力
9.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照相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图3-7-5
10.如图3-7-5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副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如果把近视眼镜换成远视眼镜,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不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11.如图3-7-6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________(选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图3-7-6
12.“自拍神器”给自拍者带来很大方便。如图3-7-7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图3-7-7
13.如图3-7-8所示,投影仪的镜头
图3-7-8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仪的光通过镜头形成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使我们能在前方屏幕上看到像,在镜头的上方安装了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14.小刚用几个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和凸透镜,一个能发出平行光束的光源和一组眼睛模型来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如图3-7-9所示。
图3-7-9
(1)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______。烧瓶的后壁相当于__________,着色液体则表示__________。
(2)用平行光束照射每个眼睛模型,根据光束聚焦位置可以确定甲是________眼模型,乙是________眼模型,丙是________眼模型。
(3)在研究近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________模型前加一个________合适的________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4)在研究远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________模型前加一个________合适的________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15.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图3-7-10甲的焦距为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图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
图3-7-10
(1)焦距小于10 cm的是图_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_。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________。
考|  题|  展|  示
16.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需要戴凸透镜来矫正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镜头靠近投影片
教师详解详析
1.B
2.厚 前 凹透镜 薄 后 凸透镜
3.丙 甲
4.A
5.B
6.凸 照相机 缩小 2f 近
[解析] 摄像头的镜头使用的是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已知镜头焦距为f,则人脸距离凸透镜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同时当人靠近镜头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7.实 虚
[解析]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即将载物台上的物体放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原理与幻灯机相似;此时经过物镜所成的像恰好处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该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经过物镜和目镜的共同作用,可以看清细微的物体了。
8.望远镜 放大镜
[解析] 由图可知,远处的物体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正立、放大的虚像),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9.D
10.C 
11.凸透 倒着 实
12.增大 增大
13.倒立 改变光路
[解析]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投影仪成像时,按照光沿直线传播,光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屏幕上;加一个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屏幕上。
14.(1)晶状体 视网膜 玻璃体
(2)正常 近视 远视
(3)乙 焦距 凹
(4)丙 焦距 凸
15.(1)乙 乙 (2)丙
[解析] (1)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实验中测得图甲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图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图乙的凸度比图丙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 cm的是图乙;因为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小,所以会聚能力强,因此乙模拟的是近视眼。(2)由图可知,甲、乙、丙透镜中焦距最大的是丙,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相对而言,丙透镜的物距最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可知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丙。
16.D [解析]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为使光线延迟会聚,应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错;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因此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C错;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