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同步练习(2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同步练习(2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4 17:26:57

文档简介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
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
知识点
1 熔化和凝固
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把物质由______态变为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冬天屋顶上冰挂的形成属于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知识点
2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如图4-3-1所示,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图4-3-1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宜选用________(选填“较大的冰块”或“碎冰”)。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__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用此装置加热时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________℃,第________min全部熔化成水,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__min。
(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但要继续________热。
图4-3-2
3.小明同学利用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出了松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4-3-2所示。由图可知,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选填“保持不变”或“一直升高”),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
规律方法综合练
提升能力
)
4.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
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用钢水浇铸成钢轨
D.炎热的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5.在0
℃的环境中,把一块0
℃的冰投入0
℃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多少不变
6.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4-3-3所示的图像。
图4-3-3
(1)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海波的凝固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2)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均选填“固”或“液”)
(3)若“探究海波的熔化”实验中,小明发现海波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  题|  展|  示
7.如图4-3-4所示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4-3-4
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
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教师详解详析
1.固 液 液 固 凝固
2.(1)自下而上 碎冰 (2)乙 慢 
(3)0 10 6 (4)不变 吸
3.一直升高 没有
4.A
5.D [解析]
冰熔化时的温度是0
℃,达到该温度后继续吸热才能熔化,0
℃环境中,0
℃的冰投入0
℃水中,冰和水的温度相同,无法从周围吸收热量,因此冰不熔化,水也不凝固。
6.(1)BC 吸 EF 放 (2)液 固
(3)增加海波的质量(或改用小火加热)
7.D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第2课时 熔化和凝固图像及应用
(
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
知识点
1 晶体和非晶体
1.固体有两类。一类固体像海波那样,有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晶体;另一类固体像石蜡那样,________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物质由液态凝固为晶体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所有固体在熔化过程______热,凝固过程________热。
2.如图4-3-5所示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在第8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________状态。
图4-3-5
3.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
℃时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
℃时,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热”或“不吸热”)。
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玻璃、冰、铝都是晶体
B.蜡和冰都是晶体
C.松香、玻璃、沥青都是非晶体
D.海波和铜都是非晶体
5.如图4-3-6所示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4-3-6
A.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
B.
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C.
BC段该物质的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它已经完全凝固
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知识点
2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6.市场上人们为了给海鲜保鲜,常在上面放上冰块,这是利用了冰块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_热。
7.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_热,从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会太低。
(
规律方法综合练
提升能力
)
8.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9.如图4-3-7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图4-3-7
A.该物质是一种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20

C.在第10
min
时该物质为液态
D.图像中的BC
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10.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汞




固态酒精
固态氢
熔点/℃
-39
3410
1083
660
232
-117
-259
A.在-265
℃时,氢是固态
B.可用铝锅炼锡
C.在很冷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
D.1083
℃的铜一定是固态
11.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12.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往冰面上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_______。
考|  题|  展|  示
13.沥青路面在烈日下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教师详解详析
1.固定的熔化温度 没有 熔点 凝固点 相同
吸 放
2.B 80 固液共存 3.非晶体 吸热
4.C [解析]
铝和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玻璃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故A错误;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故B错误;松香、玻璃、沥青都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故C正确;海波和铜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故D错误。
5.B [解析]
在物质凝固图像中,AB段表示物质的降温过程;BC段表示物质的凝固过程,此过程中物质继续放出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是晶体,不可能是石蜡(非晶体)凝固的图像;CD段表示物质凝固为晶体后的降温过程。
6.熔化 吸 7.凝固 放
8.B [解析]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B正确;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故C错误;天上飘落的雪花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雪花是晶体,故D错误。
9.D
10.D [解析]
铜的熔点是1083
℃,晶体处于熔点时可能是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11.熔化 放出 凝固
12.熔点 [解析]
冰面上撒盐,使冰中混入杂质,冰在0
℃以下也可熔化,即降低了冰的熔点。
13.非晶体 [解析]
沥青路面吸热后逐渐变软,该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即沥青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沥青是非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