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269240103505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
1.如图2-1-1所示是同学们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所看到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些实验中纸屑和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法。
图2-1-1
2.在“山间铃响马来帮”这句话中,铃声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敲击发生________而产出的;二胡、古筝、古琴等弦乐器一般是靠________振动发声,军号、唢呐、喇叭、笛子等管乐器一般是靠____________振动发声。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
3.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D.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知识点 2 声音的传播
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都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以________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____回来形成的,当回声比原声晚________s以上到达人耳,人耳就能区分出原声和回声。
6.如图2-1-2所示,观察“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回答问题:
(1)在玻璃钟罩内悬挂一个正在播放音乐的手机,没接抽气机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声。
(2)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音乐声将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如果把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真空),我们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但实验时仍能听到微弱的声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拔掉抽气管,空气进入玻璃钟罩,我们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声。
(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此实验所用的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图2-1-2
7.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他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中;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也可以听到伴奏的音乐声,这是因为________可以传声;人耳贴在桌面上听到另一处放着机械手表的“滴答”声,这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8.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液体能传声”的是( )
A.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引到网里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C.依靠潜水艇的声音,判断潜水艇的位置
D.水龙头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知识点 3 声速
9.大量事实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________的,通常在________中传播的最快,在________中次之,在________中最慢。
10.声速不仅跟介质种类有关,还跟_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声速________。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________m。
11.雷雨交加的夜里,林华同学先看到闪电,过了5 s后才听到雷声,则林华同学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有__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光速很大,传播时间可忽略)
知识点 4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12.外界的声音使人产生听觉的过程:声音到达耳廓,顺着外耳道传至________,引起________的振动,这个振动通过________传到耳蜗,再通过________将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13.将下列人耳的基本结构及每一部分的作用用线连接起来。
耳廓 传递振动
鼓膜 收集声波
听小骨 传递信号
听神经 引起振动
17399069850规律方法综合练 提升能力
14.如图2-1-3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1-3
A.利用轻质小球的目的是放大声音
B.此实验是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利用轻质小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便于形成听觉
15.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只要物体振动发声,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C.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D.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16.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停表的读数为10.59 s,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会记为( )
A.10.88 s B.10.59 s
C.10.30 s D.10.18 s
17.声音在空气中以340 m/s的速度传播,若人在高山前对着山喊一声,过4 s后听到回声,则人与高山之间的距离为( )
A.170 m B.1360 m
C.680 m D.340 m
18.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________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________传入我们耳中的。
19.下面框中的内容是从一小报上摘抄下来的,这则报道________(选填“真实”或“不真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星体相撞,惊醒梦中人
某报讯(记者张甲、刘乙):太空中一小天体于昨晚子夜时分与木星相撞,发出巨大的响声,惊醒梦中人……据专家解释,这是距离木星较近的……
20.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中的声速,请你至少写出两条信息:
一些物质中的声速/(m·s-1)
空气(15 ℃) 340
空气(25 ℃) 346
软木 500
煤油(25 ℃) 1324
水(常温) 1500
海水(25 ℃) 1531
铜(棒) 3750
大理石 3810
铝(棒) 5000
铁(棒) 5200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小芸和小芳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敲击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的大小。
(2)把两张紧挨的课桌分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她们分析,并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实验方式
声音的大小
声音靠
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
考| 题| 展| 示
22.如图2-1-4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
图2-1-4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教师详解详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将发声体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转换
2.振动 琴弦 空气柱 正在发声
3.C 4.振动 声波(或波) 5.反射 0.1
6.(1)能 (2)逐渐变小
(3)不能 空气不能被完全抽出 能
(4)真空 理想实验法
7.空气 液体(或水) 固体
8.D
9.不同 固体 液体 气体
10.温度 越大 340
11.1700 [解析] 看到闪电是光传播到人眼处,听到雷声是声音传播到人耳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光传播速度很大,传播时间忽略不计;而雷声传播5 s走过的路程s=
vt=340 m/s×5 s=1700 m。
12.鼓膜 鼓膜 听小骨 听神经
13.略
14.C [解析] 用小球接触音叉的目的是放大音叉的振动效果,采用的方法叫转换法,故A错误;该实验主要是为了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利用轻质小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C正确,D错误。
15.B [解析] 空气可以传声,我们听到的雷声是靠空气传播的;物体振动发声还需要介质传播,其次人耳听到声音还需要正常的听力系统,所以物体振动发声,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声音;太空中没有空气,是真空状态,声音无法传播,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敲击钢管发声,一次是钢管传来的,一次是空气传来的。
16.C [解析] 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t==≈0.29 s,由于计时员比运动员听到枪声晚0.29 s,所以计时员给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0.29 s。所以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会记为10.59 s-0.29 s=10.30 s。
17.C [解析] 发出的声音到达高山的时间:
t=×4 s=2 s,
由v=可得,人与高山之间的距离:
s=vt=340 m/s×2 s=680 m。
18.振动 空气
19.不真实 真空不能传声
20.(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21.大 固体(桌子) 小 固体(桌子)和空气
2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