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6 00:1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
3.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知道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对有关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重点
利用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板书课题)
二、自学互研
(一)大气压的存在及特点
自主阅读教材P156~158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
如图所示,塑料瓶中灌满水,用一张纸覆盖瓶口,压紧后倒置,瓶中的水和纸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下落,是因为__大气压__的作用。若此时在瓶底用针扎一小孔,观察到的现象是__纸片和水下落__。这个实验说明了__大气压强__的存在。
若将瓶口朝左放置,瓶中的水和纸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下落;再将瓶口朝右放置,瓶中的水和纸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下落,可见,空气内部__各个方向__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__大气压强__。
2.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D )
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二)测量大气压
自主阅读教材P158~160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认真观看视频“托里拆利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1)玻璃管内为什么要灌满水银?
答:使玻璃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对管内水银柱无气压。
方法指导:
1.实验前玻璃管内灌满水银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水银使玻璃管内混入空气,则测量结果将偏小。
2.水银柱高度是指管内外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不是指倾斜管内水银柱的长度。玻璃管倾斜后,管内水银柱长度增加,但竖直高度不变。
3.因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所以玻璃管的粗细不会影响大气压强的测定值。
4.实验中,玻璃管浸入水银槽中的深度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管口向上提或向下按,只会使管内水银柱液面上方真空部分体积增大或减小。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是多少?倾斜玻璃管会怎样?玻璃管往上提或往下插,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会变吗?改用粗管做实验,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会变吗?
答:760
mm水银柱。如果管子倾斜,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会增加,竖直高度不会变。把管子在水银中提起一点或插入一点,管内外的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差不会改变。把管子换成粗的或细的,管内的竖直高度也不会改变。
(3)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有没有气压?管中水银柱为什么不下降到与管外液面相平?
答:管内水银柱上方没有气压;大气支持了这760
mm水银柱,换句话说,大气压相当于760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请计算出760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解:p=ρ水银gh=13.6×103
kg/m3×9.8
N/kg×0.76
m=1.013×105
Pa。
三、合作探究
对学:分享检测题:①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②对子之间针对独学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研讨:①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②针对展示的方案内容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帮助解决组内疑难。
四、交流展示
方案一:对图中有关物理学家和物理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a)最早是由托里拆利做的
B.托里拆利通过计算(a)图中马拉力的大小,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C.托里拆利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D.马德堡市长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方案二:小张为研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这一问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__大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液体沿直玻璃管上升__。此实验__能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
五、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及特点
2.测量大气压
六、教后反思
第2课时 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应用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第2课时 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应用》。(板书课题)
二、自学互研
(一)大气压的变化
自主阅读教材P160~161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自制水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他拿着气压计从楼下走到楼上的过程中,细管中的水柱__上升__,由此可知__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__,楼上的大气压__小于__内部气体的压强,所以内部的气体把水柱压上来,使水柱上升。
其实,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强__越小__。知道了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人们还可以根据大气压强的大小估计当地的海拔高度。
2.什么是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的值是多少?
答:把760
mm高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1
013
hPa=1.013×105
Pa。
3.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有怎样的关系?
答: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
(二)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自主阅读教材P161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气压计:
①__水银气压计__测量比较准确,不便携带,常用于气象站和实验室。
②__无液气压计__(无液气压计)装在氧气瓶和灭火器上。
2.大气压的变化:
①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减小__,在海拔3
000
m以内,大约每升高10
m,大气压减小__100__Pa__。
②天气也会影响大气压。
③液面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液体__沸点__的改变,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__越高__,气压减小,沸点__越低__。
3.大气压的应用:挂钩吸盘、吸饮料、吸墨水、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
根据完成情况挑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板块一、二,其他组的同学补充或纠错。
教师选择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方案一、二,小组同学互相点评。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对学:分享检测题:①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②对子之间针对独学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研讨:①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②针对展示的方案内容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帮助解决组内疑难。
四、交流展示
方案一:请你观察如图所示三地水的沸点,从中可知北京当时的大气压值__等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这个现象可以间接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减小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方案二: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闲置”管是为了利用__大气压__。由于针头较细,为确保药液的流速,需要将药水瓶提升到相对针管一般不低于1.3
m的高度,由此推算针管处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1.3×104__Pa。(ρ药液=ρ水,g取10
N/kg)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应用
1.大气压的变化
2.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六、教后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