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570012534900
眼睛与光学仪器
一、使用教材
教材: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七节
二、实验器材
(一)教师自制教具:眼睛模拟体(水透镜、注射器、黑色圆环模拟视网膜、LED光源)
(二)不同焦距的眼镜模拟体:不同焦距的凸透镜、不同焦距的凹透镜
(三)模拟眼睛看物体原理实验:蜡烛、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光屏
三、实验创新要点
(一)用水透镜模拟眼睛晶状体:通过往水透镜里面照注入不同的水量以及往外面抽水,从而改变水透镜的厚度,进而改变水透镜的焦距,以达到改变视网膜上像的清晰程度,直观的演示近视眼及远视眼的形成。
(二)构造出眼睛的模型,化抽象为具体,并给学生准备不同的眼镜模拟体(不同焦距的凸透镜、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直观观察到在佩戴合适的眼镜之后,近(远)视眼视网膜上的像由模糊变清晰。
四、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
2、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自制教具,老师演示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因,而学生自主探究近视眼及远视眼矫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凸透镜成像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五、实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让正常视力的学生佩戴老师用凸透镜特制的眼镜,而视力不正常的学生摘下眼镜,体验近视眼给生活带来的困扰。
【设计意图】这样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了解眼睛的欲望,从而引入新课。
学生生物学里面已经学习过眼睛的有关知识,通过一个小游戏,回忆眼睛主要结构。告诉大家晶状体和视网膜的作用。
师: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避免学生重复学习同一个知识点的枯燥,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氛围,增强课堂趣味性。
2、探究实验,获得新知
师:无论是远处山岚,还是近处微小物体,在适当照明的情况下,眼睛中都能呈现一个清晰的像,那么眼睛是如何观察到的呢?
这里我设计探究实验:
如图1所示,光屏模拟视网膜,凸透镜模拟晶状体,蜡烛为光源,当光源在离物体较远的位置时,光屏上刚好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现在我将光源靠近凸透镜,大家可以看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此时我若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大家可以看到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
我让学生观察、对比两个透镜,学生可知两个透镜的焦距不一样,即凸透镜所模拟的眼睛晶状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提高学生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有一个初步认识。
3、创新实验,突破重点
师:每个人眼睛晶状体都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眼睛的晶状体调节功能减弱,远处景物经晶状体所成的像只能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或后方,从而形成近视眼或远视眼。
师:那么他们的晶状体到底发生怎样的变化?今天老师给大家制作了一个眼睛模拟体,黑色圆环模拟视网膜,水透镜模拟晶状体,水透镜上面连有一根塑料小管和一个注射器,利用注射器往水透镜里面充水以及往外抽水,调节晶状体厚度,改变视网膜上像的清晰程度,此外还给大家准备LED光源(如图2所示)。
此处我设计创新实验:
师:我用注射器给晶状体充水,请大家仔细观察视网膜上的像怎样变化?
(步骤一:往晶状体里面充水)
生:视网膜上的像变模糊
师:往晶状体充水的过程中,晶状体又发生怎样变化?
生:晶状体变厚
师:晶状体变厚会导致折光能力怎么变?
生:折光能力变强
师:那大家猜想成像清晰位置应该在哪里?
生:视网膜前方
(步骤二:借助另外一块光屏给学生呈现清晰像的位置)
师:现在我用注射器往外面抽水,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过程中视网膜上的像怎样变化?晶状体又将怎样变化?
(步骤三:从晶状体往外面抽水)
生:我看到视网膜上的像变模糊,由于老师往外面抽水,导致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减弱,我猜想这是一个远视眼模型。
(步骤四:借助另外一块光屏给学生呈现清晰像的位置)
师生一起总结演示实验探究结果: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过厚,导致折射能力变强,最终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远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过薄,导致折射能力变弱,最终呈现在视网膜的后方。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让学生直观观察近视眼及远视眼成因,使枯燥的记忆变成直观的现象观察,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拓展应用
师:既然有近视眼和远视眼,那么保护我们的眼睛就显得非常重要,请大家说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眼注意事项。
最后通过PPT展示一些用眼注意事项,教育学生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关爱盲人。
【设计意图】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还让学生知道许多的护眼知识。
师:近视眼和远视眼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如何改善这一困扰呢?
4、分组实验,科学探究
师:现在请大家打开光源观察视网膜上的像是怎样的?
事先给大家调好几组近视眼模型几组远视眼模型。
师:现在请大家探究你们组的眼睛模型是什么模型,并说说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学生探究实验1:探究眼睛的模型,老师巡视并指导。
师:大家都知道自己本组的眼睛模型,请大家小组讨论应该给你们组的近视眼或远视眼模型佩戴什么眼镜,并思考矫正原理是什么?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给每组准备不同焦距的凸透镜、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如图3所示)
学生探究实验2:探究眼睛的矫正,老师巡视并指导。
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实验探究结果:近视眼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远视眼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收获成果的喜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品质。
5、内化提高,学以致用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远视眼模型,请刚刚的远视眼模型小组把矫正用的凸透镜借老师用。
(步骤一:用该小组的凸透镜矫正,发现视网膜上的像依然不清晰)
师:我们每次去医院配眼镜,医生都要给我们更换不同焦距的镜片,直到找到合适焦距的镜片,老师手中还有另外一块凸透镜,我将用这一块凸透镜来矫正我的远视眼模型,请大家仔细观察视网膜上的像将怎样变化?
(步骤二:用另外一块凸透镜矫正老师的远视眼模型,发现视网膜上的像变清晰)
最后简单介绍度数含义。
六、实验效果评价与自我反思
(一)?教学评价
1、?实验效果好:科学真实,生动形象,直观明显。
2、教学方法好:学生自主探究,既掌握知识点,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教具极具创意与推广:教具容易获取与制作,填补多学科的空白。
(二)自我反思
1、实验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收获成功的喜悦。
2、实验的设计使枯燥的记忆变成直观的现象观察,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造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