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玩泥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泥土是我们周围常见的一种物质。
2.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合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知道用筛子可以筛取细细的泥土,并加水和泥,捏成各种形状。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筛子,筛取细泥土。
2.通过亲自动手,用筛取的细泥土加水,和泥,制作各种形状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玩泥巴带来的乐趣。
愿意通过小组合作,共同玩泥巴,并乐于分享自己制作的泥巴作品。
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可以被烧制成人们常用的砖、陶器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
难点: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速聚焦(3分钟)
1.孩子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小章鱼。出示泥塑小章鱼实物。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吗?(泥土)
2.我们把泥土进行加工造型,就可以做成形式多样的泥塑。泥塑可是我们中国传统艺术之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泥塑作品。
3.学校的艺术节马上到了,老师从美术老师那里得知他还需要一组泥塑作品。想不想做一件属于你的泥塑作品来参加展览?(想)
4.要做泥塑,首先需要什么原材料?(泥土)今天,我们一起给泥土造型,走进玩泥巴的课堂。(板书课题:玩泥巴)捏一个你最喜欢的造型。
二、筛泥土
(一、挑拣杂质)
1.既然我们要用泥土作为原材料,孩子们,你在哪里见过泥土?
小结:可以说泥土几乎覆盖地球表面所有地方。
2.这是老师今天在校园里采集来的泥土。它们适不适合直接做泥塑?(一些含有石块、树枝的土)学生每组都有一份泥土。(土里有树枝,有石头,会戳到手;还要倒点水;)
3.那么怎么办?(把杂物拿出去)
4.老师为每个组提供了托盘,挑出你觉得不适合的杂物放在托盘里。1分钟内完成的小组黑板走格。教师各组巡视指导。
5.在刚才拣的过程中,你在泥土中挑拣出了什么?(石头、树枝、、、、、、)
没错,树枝、石头等都不是泥土,原来天然的泥土中还含有其它物质。
(二、筛出细土)
1.现在,这样的泥土做泥塑可以吗?
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托盘内剩下的泥土。
2.同学们刚才说的都是自己的猜测,而科学讲究证据,到底适不适合,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动手试试。
3.教师现场和泥,和课前和好的泥比较。找学生帮忙拿手机,手机电脑同屏。
把刚刚做的泥球和课前做小章鱼比较,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不一样,刚做的也能捏成球,但是做出来的泥球粗糙、不光滑、凹凸不平。)
4.这种土做泥塑不合适,那应该怎么办呢?挑拣出来行吗?(太小了,费时费力)
5.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器——筛子。比筛孔小的泥土可以直接漏下去,用它就可以把混在里面的大颗粒分离出来。
6.你会使用筛子吗?
小结:筛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盆接住漏下来的泥土。筛的时候手臂可以试着左右摇摆。
出示活动要求,小组活动,用筛子将大小不同的泥土颗粒分离。
观察筛出来的大颗粒有什么不同。小结:泥土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的。
现在托盘里剩下的细细的土合不合格?能不能做泥塑呢?需要筛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的呢?
出示标准土样,学生对照判断。
三、捏泥塑
1. 细土我们已经筛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加水和泥了。
2. 加水要揉到什么程度?(PPT出示一盆稀土,一盆硬土,一盆柔软程度适中的土)你觉得需要揉捏到什么程度??
3. 揉到这种程度你觉得需要怎么加水为好呢?(一点一点加水,还要慢)
4. 你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把手伸到这个盘子里和泥好还是请一个同学集中操作为好呢??
5. 出示和泥要求,小组活动和泥。
6. 分配活好的泥,并整理器材。
7. 开始发挥你的创造力,捏个你喜欢的泥塑吧。
8. 学生操作。
四、总结与拓展
1. 作品展示。?
2.今天大家都做了属于自己的泥塑。但是我们捏的泥塑干了之后不好保存?泥塑要想保存时间久,还有最后一道工序:烧制(PPT)
介绍:高温烧制900摄氏度的时候就成陶器,能装水。经常听说的秦始皇兵马俑也是陶器。烧至120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家里的碗就是经过了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
3.泥土除了可以做泥塑,陶器、瓷器,还有什么作用?很多小动物生活在泥土里,所以泥土为小动物提供了生活的家,泥土可以种植物。
4. 总结:原来随处可见的泥土,不仅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还为动物植物提供生活的家园。经过加工处理后,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