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内容
课型 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从古至今,人们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是很大的。
技能:
1、基本掌握、内化比较法的基本要求。
2、比较熟练的了解不同制取米粉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提供的不同时期人们衣食住行的图片,运用比较法,认识人们衣食住行变化。
2、通过用碾钵制取米粉活动、石磨视频以及粉碎机实验,认识先进工具改善人们的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现代人们衣食住行变化带来的震撼,体验到制取米粉活动的乐趣。
2、愿意在老师的引领下,了解人们不同时期衣食住行的变化;愿意分享、讲述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所得、所想。
3、认识到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很大,人们今天的生活比以前要更进步、更幸福;意识到人们发明、创造的工具作用最大。
重点 通过不同工具的使用,了解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便利生活。 难点 通过不同工具的使用,了解科技进步给人们带利利。 关键 教师用规则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原始人和现代人生活图片、碾钵、各种米食的视频、石磨视频、粉碎机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复案
一、 导入
二、
新授
三、
总结 1、师:老师这有四幅图片,谁来说说图片中的内容?
2、生汇报
3、师:这就是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古代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看视频,说一说古代人的衣食住行。
4、生汇报。
5、师小结:现代人的衣食住行跟古代人相比是不同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衣食住行的变化。
1、师:老师这里又三件衣服图片,谁能看图说说衣服有什么变化?
2、生汇报。
3、师小结:衣服的材料款式都发生了改变,衣服越来越暖和舒服漂亮。
4、师:这是三种炊具,就是制作食物的工具,说一说从古到今的炊具有什么变化?小组成员讨论一下。
5、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6、师小结:炊具的燃烧材料、使用方法等很多方面都产生的变化,这种变化让我们制作食物更加的方便快捷,也更加安全,卫生。
7、出示住房和交通工具的图片,接下来小组任选一组图片探究,说一说从古到今房子的变化?或者说一说交通工具的变化。
8、生汇报。
9、师小结:总之,从古到今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极大地改善我们的生活(板书:改善生活),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1、生回答。
2、师小结:科技进步和发明创造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板书:科技进步 发明创造)
3、生活中到处有发明创造,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最常吃的主食是什么?(米饭)
4、米饭就是大米,大米还有其他的吃法吗?
5、仔细看视频,说说大米的其他吃法。
6、生看视频汇报。
7、大米可以做成丰富多样的米食(出示图片),米线、米粉……但是一粒粒的大米怎么才能做成丰富多样的美食?(磨、碾)
7、我们现在就来制作米粉。认识工具:碾钵、研杵。
8、活动要求:大米放到碾钵中,碾钵放到桌上,一手扶住碾钵,另一只手碾、磨、砸,直到大米变成粉末状,米粉就做好了。
9、小组同学合作制作米粉。
10、用碾钵制作米粉,你有什么感受?
11、生汇报。
12、师:你们的这些困扰其他的人也有,所以发明了石磨,一起来看石磨怎么制作米粉,然后说说这种办法怎么样?
13、生汇报。
14、老师还有一种办法:粉碎机
15、师:这三种办法哪种办法最省力?(粉碎机)追问:以前人怎么不用?追问:(没有)现在怎么有了?
16、师指板书总结。
1、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创造像粉碎机一样,改善我们的生活?
通过图片,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古到今衣服的变化,之后小组成员汇报炊具的变化,最后小组自选住房和交通工具图片,说变化。
学生说到科学家,老师就可引导到科技进步,进而引导到工程师,导出发明创造,最后着眼点在改善生活。
板书 设计 11、衣食住行的变化
科技进步
发明创造
改善生活
课后
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从古到今衣食住行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运用碾钵制取米粉的活动、石磨视频的观看、以及教师粉碎机的演示,学生能够感受到科技进步与发明创造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在活动中,学生愿意分享,讲述自己的想法,并能够积极的体验活动乐趣,是本课的可取之处。
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图片对比总结衣食住行变化这一环节中,问题的设计过于繁琐冗杂,致使学生的回答过多过泛,最终这一环节在课堂上占用时间过长,而教学目标更多的指向衣食住行变化的结论,这样的弊端就是影响后续的操作环节。而且,虽然个别同学的发言很出彩,但是整体学生的活跃性还不足。
基于以上两点,可以调整分析图片环节的教学设计。分化问题,第一个问题“从古到今的衣服有什么变化?”教师引领学生观察、分析、对比,最后总结衣服的变化;第二个问题,炊具的变化分给学生,小组讨论完成,让学生带动学生,,更乐于参与学习;最后两个问题住房的变化和交通工具的变化同时出示,小组任选一组来研究,不仅节省时间,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