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
顾迈南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华罗庚他是国际数学大师。
他幼时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
此后,他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20岁时,华罗庚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1946年9月,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他一生硕果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导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著作《堆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在他亲自关心和过问下,陈景润从厦门大学被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终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此外,万哲元、陆启铿、王元、潘承洞、段学复等人也是在华罗庚的悉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
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一、读课文总体感知
理清课文结构。
课后练习一
一.归纳华罗庚自学数学成功的因素?5分。
提示:大家学了哲学,分析因素(原因)时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看,各个方面又可以具体找找。
华罗庚自学数学的成功因素,主要是他自己的主观努力,但与他中学的老师和社会上的贤明人士对他的帮助也分不开。
1.华罗庚本人有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坚持顽强自学的精神。他用5年时间一点点地自学高中3年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为未来独立研究数论,打下了坚实的牢固的基础。
2.他的中学老师对他的支持与帮助。王维克看他是个难得的人才,破格请他当数学教员,鼓励他写论文批评苏教授的错误。韩大教授继续聘他为会计,使他生活有着落,可以继续钻研数学。
3.社会上有尊重真理的人对他的支持。《科学》杂志编辑与他素未平生,但尊重真理,不迷信权威,刊出了他写的批评名教授的错误文章。他想到了“真是先有伯乐,而后才有千里马”。
二、华罗庚以初中毕业的基础自学数学,并指出大数学家的错误,这表现华罗庚怎样的精神?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三、在文章中有多次华罗庚的心理独白的描写,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