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徐 悲 鸿
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
廖静文
徐悲鸿成功道路上的四个关键
一、随父习文学艺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民间画师,在当地小有名气。耕作之余,在镇上以课徒和鬻字卖画补贴家用。家里挂满了父亲的字画,幼小的悲鸿耳濡目染,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独闯上海滩
父亲去世后,为了养家,他决定到上海去寻找出路。第一次到上海失败而返。
1915年夏末,他怀揣徐子明的介绍信前往商务印书馆,求见《小说月报》主编恽铁樵。恽看了介绍信及他的几幅作品之后很满意,答应让他为中小学教科书画插图。但第二天,当他再次来到商务印书馆时,又被告知国文部另一个主事人认为他的画不合格,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浇灭了。
徐悲鸿踉踉跄跄地跑出大门,一直跑到黄浦江边,看着滚滚而去的江水,他真想纵身一跃,从此万事皆休,但想到家乡的乡亲和弟妹们殷殷期盼的目光,他流下了酸楚的泪水。
第二次到上海先后得到二黄照顾,后来考上震旦大学法学系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三、欧洲留学八年
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么,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学习得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的时候,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这个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力。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做客,在他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四、献身美术事业
振兴美术教育、改革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上的突破。
读课文思考问题
1.概括课文内容,不多于30字。
记叙20岁的徐悲鸿两次到上海的曲折经历
2.徐悲鸿是如何对待几次求职失败的?
第一次求职失败他跑到黄浦江边想轻生。想起父亲临终的教导,想起母亲和妹妹,便返回旅店。
第二次到上海先后得到二黄照顾,后来考上震旦大学法学系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他在失败时能想起自己的责任,继续奋斗。
3.这篇传记中不少景物描写,请找出来,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1.第四段,写秋风、落叶、街景,第五段的秋雨。
第四段,写秋风、落叶、街景,使他“感到
人生的道路是多么艰难和狭窄”。写秋雨绵
绵,“仿佛给大地织起一个阴冷的密网。”
为写他下面求职失败烘托了艰难、阴冷
的气氛。
13段描写了黄浦江边的景。
衬托出徐悲鸿此时的极度压抑和内心的痛楚(心理)。
20段21段写故乡小屋路边的小草
烘托了悲鸿那颗年轻的心没有屈服(精神)。
26段的雪景描写。
烘托悲鸿在旅店里一人孤单的心情,而所画的雪景也“给人一种真情实感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