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自然灾害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自然灾害 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7-26 08:0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四节
自然灾害
一、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冰雹、
冻雨、沙尘暴、雾霾…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
地面塌陷…
其他灾害:生物灾害等
干旱
干旱:长时间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造成农作物
减产,
人畜饮水困难等。
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
长时间连续降水或短时间高强度降水,
造成低洼地
被淹没,
设施被冲毁等。
分布;南方地区
洪涝
寒潮
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现象。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形成灾害。
分布;西北、华北、东北
台风是来自热带洋面的强大气旋,与它相伴的狂风
破坏植物、建筑,暴雨形成洪涝等灾害。
分布:东南沿海
台风
地震:大地的强烈震动,导致房屋倒塌、交通和通信
中断、人员伤亡等。
分布:台湾、西南地区及主要断裂带
地震
滑坡
滑坡:山体的一部分,在重力作用下,整体下滑。
它会破坏道路、房屋、田园等。
分布:中西部山区
logo
泥石流:山区沟谷形成的饱含泥土、石块的特殊洪流。
沿途冲毁或淹没道路、桥梁、房屋、农田等。
分布:中西部山区
泥石流
蝗灾:蝗虫爆发性繁殖引起农业严重受损。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特点:
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频发生,危害重。
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不同地区同时发生各种灾害。
同一地区连续发生各种灾害。
自然灾害
主要分布区
形成原因
干旱
洪涝
台风
寒潮
滑坡、
泥石流
南方地区,尤其是河流中下游
西北地区
东南沿海
西北、华北、
东北
降水丰富而且集中;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降水较少,尤其是春季;人口稠
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邻近热带海洋——台风源地
邻近亚欧大陆内部
——强冷空气源地
2.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
二级阶梯山区
尤其西南地区
地势陡峻,岩石破碎,
降水集中,植被破坏。

三、防灾减灾
监测、预报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图为我国东部海域的一张热带风暴(台风)卫星云图。
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图为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而营造的防护林。
防灾工程
灾前准备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图为山东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救灾物资。
灾时救援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图为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在废墟上搜救。
附近的避灾场所
地震避灾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
个人避灾
泥石流避灾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谷地
A
C
B
发生泥石流,A、B、C哪个是正确逃生方向?
个人避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