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7.1日本 (共8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下7.1日本 (共8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7-26 08:2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8张PPT)
日本概况
目录
CONTENTS
01
自然地理特征
02
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CONTENTS
01
地理位置
02
地形
03
气候
04
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
01
地理位置
01
半球位置
地理位置
01
海陆位置
韩国
地理位置
01
经纬度位置
北半球
25°N-45°N
东半球
125°E-145°E
地形
02
万岛之国
日本国的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大岛和许多小岛组成。日本共有海岸线在100米以上的岛屿6852个,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山多坡陡
日本列岛上可谓群山叠嶂,国土当中约有61%是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地,
18%是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二者相加将近占国土的80%。
地形特征
平原狭小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日本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面积为10000平方公里。
“地灾”频生
日本是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不仅台风等“天灾”经常前来光顾,“地灾”即地震、火山喷发、山体滑坡、海啸等地质灾害出现得也比较频繁。
火山地震成因
日本列岛位于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由于太平洋板块(主要由镁的硅酸盐组成),密度大,当太平洋板块向西水平运动遇到亚欧板块时,就会俯冲至亚欧板块的下面。
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之下,板块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产生火山爆发现象与地震。
请输入内容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输入内容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输入内容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输入内容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海啸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该次地震了引发海啸,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气候
03
日本的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日本有哪些气候类型?
两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上海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全年降水较少。
东京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季节变化小,全年降水较多。
气候特征:
日本北部:温带季风气候
日本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
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冬季降水主要集中在日本海沿岸。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
自然资源
04
自然资源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矿产资源
原料
进口(%)
石油
99.7
天然气
94.3
煤炭
90.9
铁矿石
99.8
棉花
100
用于本国生产的主要工业原料从何而来?

石油



铝土
铅锌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日本森林资源丰富:日本地形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
水力资源
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日本地势落差大,且降水丰富,山间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70%,被誉为“绿色王国”。有20几种有关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法律,不论何处,很难看到攀折花木的坏现象。在日本,绿化已深入人心。
自然资源
渔业资源
日本北海道渔场是世界第一大渔场。主要产鱼类型有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
自然资源
渔业资源
人文地理特征
CONTENTS
01
概述
02
日本经济发展历史
03
日本经济发展因素
04
工农业特点
05
旅游文化
06
日本特色文化
人文地理概述
01
2018年,世界人口过亿的国家有13个,日本人口总数量为1.27亿,世界第11名。
日本人口密度350人/平方公里(2018年)。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7.5倍。
日本人口
2018年日本人口总人数约为:1.26亿人,
日本男性人口数量:61480139,
女性人口数量:64752742,
男性:48.7%女性:51.3%
(该数据统计时间:2018年),
2018日本人口男女比例:94:100。
日本婴儿出生率:7.9%,
人口死亡率:10.1%
(该数据统计时间:2015年末),
日本人口平均寿命:83.84
(世界银行统计数据,统计时间:2015年)。
截至到2018年日本7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史上首次超过20%,
达到20.7%,即2618万。一年前,该比例为19.9%。
根据日本内阁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全年GDP约为548.5万亿日元(约合4.968万亿美元)。全年经济增长率为0.7%,实现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7年持续增长,但增长势头比上一年有所减缓。
由上表可以看到,日本GDP在2018年的表现并不是特别好。但是,根据IMF预测全球GDP总量约为84.84万亿美元,日本依然占比全球GDP约5.85%。而日本人口为1.268亿
(2017年数据),美国人口普查局估计,2018年元旦,全世界人口总数达74.444亿。也就是说日本人口仅占比全世界1.7%。
日本经济现状
日本文化
日本原本没有名字。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自称其为“八大洲”或“八大岛”等。据《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定名为“大和”。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使根据中国皇帝国书中的称呼将其国名改称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日本人也一直是视太阳为图腾的。
日本文化谱系中的中国影子随处可见。日文、医药、茶道、饮食、弓道、服饰、礼仪以及对日本影响深远的“弥生文化”,无一不是受中国的影响。尤其古代中国的《礼记》传入日本,才不断发展成就了所谓的“大和文明”。
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两种字体: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个。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
日本的食物是世界上最为兼容并蓄的,花样品种繁多,制作精细,讲究营养。
日本服饰最主要就是和服,由于设计漂亮,
款式多样,和服一直深受日本人民喜爱。
和服可分为公家着物和武家着物。。
日本礼仪是日本特有的传统礼仪。
服饰礼仪:日本人无论在正式场合
还是非正式场合,都很注重自己的衣着。
日本种族
日本宗教
日本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
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
日本民族基本由大和族(日语:大和民族)、
琉球族、阿伊努人组成,大和族是构成日本
民族的主体,约占当前日本人口总数的99.9%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是一种以摔法和地面技为主的格斗术。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
日本经济发展历史
02
日本经济发展史
第一阶段:明治维新与近代化
1868年之前,日本一直是个落后的闭关自守的封建农业国家。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近代化开始启动。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开放政策,大量引进欧美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全面普及教育,使得日本在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约70年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工业先行国家水平。
日本经济发展史
第二阶段:对外扩张与工业化
在“殖产兴业”政策下,日本走上了一条由官方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纺织、钢铁、造船、化工等近代工业。然后日本的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富国强兵”政策,使其工业化始终与对外侵略战争联系在一起。1894年甲午中日战,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1931年以后的侵华战争,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等成为日本对外掠夺资源、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占领市场的手段。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以纺织工业为中心的产业资本得以确立的决定性事件
·以此为契机,迈开了向外扩张的步伐
·战争所得:38400万日元(2亿3150两黄金)
1/4日本国民生产总值
?建立了金本位制的货币体系,完善教育体系
日俄战争(1904-1905)
·未获得赔款
·获得:
?日本获得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满洲铁路的权益,确保其在中国东北的能源和原材料的开发权益及市场
?获得俄国占领的南千群岛
·重化工业随军备扩张而发展起来
·基本完成了产业革命
日本经济发展史
第三阶段:二战后经济恢复与高速增长(1945-1973)
1.战后恢复期(1946-1955)
·战后经济状况:日本经济陷入崩溃境地,空袭造成近22%财产的损失,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海外的原料、燃料供给渠道被切断。
·采取经济民主化①解散财阀②土地改革③工会组成自由化
·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
·转折点:朝鲜战争作为美国的军事补给基地,日本各种限制被取消
·1955年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1946—1955年为战后恢复
农林渔
工业
GNP
55年日本经济指标
日本经济发展史
第三阶段:二战后经济恢复与高速增长(1945-1973)
2.经济高度增长期(1955-1973)
·1964年加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富人俱乐部”之称)
·1966、1967、1968年经济规模分别超过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发展史
第四阶段:石油危机期(1973-1985)
·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GDP负增长、狂乱物价、国际收支恶化、由高度增长转为中度增长等
·采取措施
?推动经济的省资源、省能源化
?依靠技术革新成功地使其产品、特别是出口商品实现高附加价值化
·日本是世界上最快从石油危机阴影中走出来的国家
日本经济发展史
第五阶段:结构调整期(1985-1992)
日本在巨额的贸易黑字和日元升值背景下,致力于扩大海外投资,加快了经济国际化步伐,然而,经历了80年代的泡沫经济,骑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发展缓慢,至今未走出平成萧条。
日本经济发展史
第六阶段:当今的世界经济大国(1992-现在)
·2000年日本国民总收入仅次于美国,人均收入仅次于瑞士和美国
·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世界最大债权国
·工业生产领域,钢铁、造船和汽车产量与质量位于世界前列
·电子工业世界一流
日本经济发展因素
03
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矿产资源匮乏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原料
进口%
石油
99.7
天然气
94.3
煤炭
90.9
铁矿石
99.8
棉花
100
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国土狭小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日本国土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其国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屿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并广泛分布着山地和丘陵。
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日本渔业资源丰富
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把海底沉积的有机质带到海面,为鱼类提供在丰富的饵料,从而使海区成为世界第一大渔场。
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重视科教兴国,国民素质高,科技力量强
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4个指标名列世界前茅:
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
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四是日本的专利授权率竟然高达80%,可见其专利申请的质量。
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多优良港湾,便于进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高素质的劳动力。
04
工农业特点


精耕细作,合理使用化肥
由于日本气候湿润,极易引发病虫害,再加上二战后,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出现的劳动力不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类物质,日本农民过度的化学种植,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污染尝到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之后,日本不得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可持续环境友好型农业,不再一味追求“多而快”,而是致力于“少而精”。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日本农民曾经在山地和丘陵地上大量开垦。虽然一开始增加了土地产出,但由于本身脆弱的自然条件,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随意改造自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日本农民切身体会到了这点,政府与农业专家开始科学规划土地面积与种植品种,并推出适合在日本当地的小块土地使用的小型机械。且适用性极强、种类齐全。
采用小型机械
水稻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日本冷冻蔬菜2018年进口量连续两年创出历史新高,近一半来自中国
①利用优越自然条件近海捕捞
②远洋捕捞
③近海和陆上的水产养殖
渔业发达
工业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海的狭长地带,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之一。


临海性
日本的五大工业区有:
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
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为中心)
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
濑户内海工业区(濑户内海沿岸)
北九州工业区。
原因:
1、资源匮乏之,需要进口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便于原料运入和产品运出;
3、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4.市场广阔(国际)
“三湾一海”工业带
日本三湾一海工业区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
这里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为什么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因为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由于日本为岛国,资源极度贫乏,是世界上进口资源最多,对外依赖程度最高的国家。
其工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高技术化方向发展。
日本的重工业包括金属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包括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制药业、纸和纸浆及其他工业。
主要工业原料靠进口
日本除鱼类,
森林和水力资源较丰富以外,
只有少量的矿物资源,
如石炭石、铅、铜矿、煤、锰等。对于日本支撑庞大的经济来说杯水车薪。
由于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经过加工后再以高价出口,获取外汇,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主要工业产品靠出口
日本的工业主要为高新技术产业,国内市场狭小,国际市场广阔;
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大量出口。
请输入内容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输入内容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输入内容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输入内容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请在此处输入文字
旅游文化
05
富士山
“世界第一的杂食族”。
日本饮食文化的三大特点
特点一——杂食
特点二——“生”和“鲜”
特点三——“追求造型美”
东京塔
【東京タワー】
东京塔正式名称为日本电波塔,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芝公园,是一座是以巴黎埃菲尔铁塔为范本而建造的红白色铁塔,也是东京的标志之一。东京铁塔在150米处设有大瞭望台,249.9米处设有特别瞭望台,可一览东京都内景色,晴朗之日可远眺富士山。塔身照明根据季节不同变换不同的颜色,在圣诞节等节日时会用特别的灯饰装点。铁塔正下方建有四层的东京铁塔楼,除设置了通往展望台的出入口外,还设有东京铁塔水族馆和各种纪念品的小卖铺。
秋叶原
秋叶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商业街区,沿街分布着大大小小几百家电器店,出售最新型的电脑、相机、电视机、手机、家用电器等,品种相当齐全。这里也是日本动漫文化的发祥地,遍地都是动画、漫画、电玩、手办商店,还有很多偶像系店铺、动漫咖啡馆、女仆咖啡馆等,常能看到Cosplay的少男少女,是御宅族和动漫迷的一大“圣地”。日本高人气偶像团体AKB48的专属剧场也位于此,在秋叶原可以看到和买到大量AKB48的相关商品。
东京天空树【東京スカイツリー】
东京天空树(也称东京晴空塔)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墨田区的电波塔,在2011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第一高塔”,目前是日本第一、世界第二高的建筑物,仅次于迪拜的哈利法塔(828米)。东京天空树高634米,在350米和450米处各设一处展望台,东京的美丽景色可以从展望台上一览无遗。另外天空树建筑内和塔下的天空集市有出售各种独家纪念品的商铺,也有不少时尚品牌的精品店,很值得一逛。
浅草【あさくさ】
浅草是以日本东京浅草寺为中心的闹街。浅草已经成为东京的乡村旅游景点,现在吸引大批民众来此感受江户下町风情,并引申出以浅草为名的很多品牌和文化。
作为江户文化象征的浅草一带同时也是可以大朵快颐品尝美食的绝佳。
日本特色文化
06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
抹茶道
日本的茶道分为抹茶道和煎茶道两种。抹茶道是日本茶道文化的主流,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传入日本后成为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的思想,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之中。
日本花道
池坊是日本花道的始源,主要的插花形式有三种:立华、生花、自由花。理念与核心思想是将生命变化之美最大程度展现出来。
小原流花道是近代花道新流派。通过花器使花材有如盛放在花器中铺展开来,强调面的铺开方式。如今使用的水盘和剑山插花方式,就起源于小原流。
草月流突破了传统的形式,强调作品要与现实,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花草自由不受约束的创作思想。
日本武士道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也有稍微古老的说法武士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如同欧洲中世纪出现的骑士精神,武士道包括:名,忠,勇,义,礼,诚,克,仁。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丧失了荣誉的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自杀。
日本和服
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民族服装,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之一。和服的穿着技巧,是随着时代的风俗背景,经过琢磨考验,蕴育而生。衣上高雅而优美的图案,源自日本民族对山水的欣赏及对风土的眷恋,乃至於对人本精神与情境的细腻感受。
日本动漫
日本动漫,是日本动画和日本漫画的合称,日本动漫凭着剧情的创新和趣味性在全球占有着重要地位,是世界动漫文化的领军人。
日本是典型的动漫强国,其动漫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不失创新和吸引力。动漫是日本的重要产业链,在全球鲜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