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课(第3课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课(第3课时)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5 10:5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能更准确、熟练地口算。
2.会正确、熟练地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节 导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1: 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第1题。
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分析: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小数加大数转化为大数加小数;还可以运用“凑十法”计算,一般要拆小数,把大数凑成10比较简便。
答案:(都按顺时针)
第一幅图:
11、13、12
第二幅图:
11、12、14、13
第三幅图:
11、14、12、10、13 1.口算。
3+9= 4+7=
4+8= 8+5=
6+7= 4+9=
2+9= 5+7=
答案:12 11 12 13 13 13 11 12
知识点2: 口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第3题。
5+7= 10-7=
13-3= 5+9=
4+8= 10-9=
4+9= 3+9= 分析:可以把5+7看成7+5,用凑十法拆小数5,把5分成2和3,7加3得10,10再加剩下的2得12,也可以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
答案:(横排)12 3 10 14 12 1 13 12 2.看谁算得都对。
10-8= 4+4=
5+6= 10-9=
3+9= 14-4=
答案:2 8 11 1 12 10
知识点3: 看图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第4题。
一共有多少串?
□○□=□(串)
分析:(1)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左边的人拿了7串糖葫芦,右边的人拿了5串糖葫芦,要求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就是把两人拿的糖葫芦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2)可以求一共有多少人做游戏。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是:原来有8人做游戏,又来了4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做游戏,就是把原来的人数和又来的人数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答案:7+5=12(串)
一共有多少人做游戏?
8+4=12(人) 3.看图回答问题。
(1)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2)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答案:(1)7+4=11(只)
(2)9+5=14(只)
(3)一共有多少朵花?
6+9=15(朵)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96页第2、5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练习比较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通过多种形式的计算练习,绝大部分学生可以直接看算式说出凑十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凑十法”,体会到“凑十法”的简便性。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虽然在计算时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但最终应该让学生明白凑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比较简便。通过想以前学过的算式来计算,这只是一种思维过程而不是计算的方法,之所以要通过想以前学过的算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凑大数拆小数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在计算时较简便,以便突破难点。并在不断的巩固练习中,强化小数加大数,我们想大数加小数,或者看大数拆小数,这样计算更简便。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1.例题的教学过程还是讲得不够干净流利,例如:5+7=?当学生只说“凑十法”的时候,如果我直接写出7+5=?,孩子会不约而同地说:“7+5=12”,继而应说出,把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老师马上小结:我们用学过的7+5=12可以知道5+7=12。2.设计的过程还要不断的完善,例如:过渡语不能太随意,要做到简洁明了,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