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
10
1.10的认识
课题
10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景,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10的组成以及写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掌握10的组成,认数、写数和比较大小。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0~10的各种动物卡片、小棒学具准备: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故事引入:这些数字宝宝决定成立一个数字队。9最大,当上了队长。9当上队长后很得意,有一天,9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实在是太小了,真没用。”0听到9这么一说,伤心地哭起来,1在旁边听见了,就很有礼貌地对9说:“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呢!”。9一听,觉得非常吃惊,小朋友,数字1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组成数字几呀?师出示1和0两个数字卡片。10是不是比9大呢?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课题板书:10的认识。
1.学生认真听故事动脑思考。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数字9的组成。答案:8
7
6
5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一)教学数数。1.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2.动手摆10根小棒3.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找一找身边的10。身体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0表示?(二)教学数序。1.(出示尺子图)10来了,它应该排在哪儿呢?2.出示计数器。师先拔8颗,再添一颗是几颗?3.请学生分别按从小→大、从大→小的顺序读0~10这几个数字。(三)比大小。
听到小朋友们都说10比9大,9可不服气了,就把10单独找来比大小。师板书:10○9、9○10。(四)教学10的组成。1.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2.并把你想到的方法填在书上第60页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儿歌手指操”具体内容是“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五)写10比赛。1.观察10的写法,学生再比赛。2.教师评比。
(一)1.学生汇报:10只鸽子、9个学生、1个老师
。
2.学生自己动手操作。3.学生交流:10个手指、10个脚趾……(二)1.学生出示直尺,观察10的位置。2.(使学生能直观感觉到9比8多1)。9颗再添上一颗是几颗?10颗再去掉一颗是几颗?(使学生感觉到10比9多1)。10应该排在哪儿?3.学生读一读。(三)学生讨论交流。(四)1.小组合作交流:拿出10个自己喜欢的学具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2.学生汇报。3.学生读一读、背一背。(五)1.认识书写。2.互相评比。
2.找规律填数。(1)1
2
3
(
)
(
)6
7
(
)
9
(
)(2)(
)
(
)
8
7
6(
)
4
3
(
)
1答案:(1)4
5
8
10(2)10
9
5
23.画一画:将不足10个的图形补成10个。提示:缺几个就补画几个。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观察第62页第1题的数轴。2.完成教材第62页第2、3题。
1.学生根据内容自主填写。2.独立完成。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开始,我以新颖的故事创设情境,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的学习境地,然后让学生通过数、摆、拨、写、比等实际操作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及评价比赛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认识10,首先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让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最后抽象出10。这样通过初步感知——深刻感受——抽象内化三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点评和总结:
PAGE2.10的加减法
课题
10的加减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体会迁移的应用,学会自主学习。10的加减法是学生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我在设计中体现了逐步提高要求的做法和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点子图,使学生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计算,并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学习重点
会正确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数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10的组成。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2.口算。4+5=
5+4=9-4=
9-5=3.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0这个新朋友,10的加减法如何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的加减法。
1.学生在组内完成。2.学生自由口算,抢答。3.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分一分。答案:7
3
18
6
4
2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点子图一(9个○,1个●),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能列出几道数学算式来?2.你能说一说1+9=10,9+1=10这两道加法算式是怎么计算出结果的吗?3.你能说一说10-1=9,10-9=1这两道减法算式是怎么计算出结果的吗?4.出示点子图二(8个○,2个●),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5.学生自由学习点子图三,点子图四。6.想一想。5+5=10-5=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利用9的加减法知识,很快迁移到本节课中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2.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1)因为9添上1是10;(2)数出来的;(3)因为9和1组成10(或10可以分成9和1)
(4)因为会算1+9=10,所以9+1=10。3.学生讨论交流后说出自己的想法。(1)数出来的;(2)因为10可以分成9和1(或9和1组成10);(3)因为9+1=10,所以10-9=1。4.学生自主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5.学生独立完成。6.学生独立计算,理解10分成5和5时,只能写出2个算式。
2.填一填。答案:10
10
10
2
6
43.画一画,填一填。○○○
3+□=10○○○○○5+□=10
答案:○○○○○○○
7○○○○○
5
三、巩固练习。
1.找朋友游戏:举卡片找加起来得数是10的朋友。师举卡片,生举卡片:师举9,生举1,1+9=10……2.完成教材第61页第2题。
1.老师与学生进行游戏,分小组进行游戏。2.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10的加减法1+9=10
9+1=10
10-1=9
10-9=12+8=10
8+2=10
10-2=8
10-8=23+7=10
7+3=10
10-3=7
10-7=34+6=10
6+4=10
10-4=6
10-6=45+5=10
10-5=5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点子图来体会10的加减法计算。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前面8、9的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教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
教师点评和总结: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