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4课时 解决问题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4课时 解决问题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5 10:55:48

文档简介

解决问题(2)
课题
解决问题(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要教给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题意,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教学时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本节课教学设计做了如下尝试:在教学中,针对本课时的难点,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一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二是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习目标
1.掌握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加法问题的解题方法。2.会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圆形纸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6主题图。谁给大家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2.教师提出问题:原来有多少个
?3.导入课题。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解决问题。
1.学生仔细观察,收集信息。2.根据题意思考问题。3.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1.口算。5+8=
9+4=4+7=
6+5=3+9=
2+8=答案:13
13
11
11
12
10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组织学生整理例6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2.组织学生摆学具理解题意。3.讨论:求原来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4.小组讨论:哪种算法符合题意?5.明确:被领走的和剩下的合在一起就是原来的个数,用加法计算是正确的。
1.学生小组合作从图中提取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
生1:老师领走了7个
。生2:还剩下5个。问题:原来有多少个。2.学生用圆片代替摆一摆:先摆7个圆片表示领走的7个,再摆5个圆片表示剩下的5个。3.尝试列式,汇报自己的算法。生1:用加法,7+5=12。生2:用减法,7-5=2。4.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符合题意的计算方法,指名汇报。生1:题里说还剩5个,应该用减法。生2:求原来有多少个,就是求
没有被领走时是多少个,应该用加法。生3:把被领走的拿回来,跟剩下的合在一起才是原来的个数,应该用加法。
2.这本书有多少页?□○□=□(页)答案:14+4=183.原来有多少块糖?□○□=□(块)答案:8+4=1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00页第5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汇报自己的算法。2.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集体纠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2)7+5=12(个)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用数学解决问题,还用到了逆向思考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理解题意方面。首先,所求问题是“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这与学生以往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以往学生解决的问题都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求出发生之后的结果,而本节课的例题是由现在去推想事物发生之前的数量,对学生来说需要逆向思考,有一定难度。其次,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见到题目中“剩下”二字,就容易想到减法,造成学生选择运算上的困难。
教师点评和总结:
PAGE第4课时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1)
课题
解决问题(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困难这一特点,我设计本节课突出以下几点:1.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讲课的开始,我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注重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发现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发现的现象也不同,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
黑白圆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一(1)班的小朋友参加了一次文艺汇演,瞧,他们来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2.教师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3.导入课题。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1.学生仔细观察,收集信息。2.根据题意思考问题。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口算。3+9=
2+8=5+6=
6+9=2+7=
3+8=答案:12
10
11
15
9
11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3.汇报: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板书。4.学生分析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5.分析产生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6.同桌合作拿出黑白圆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7.师小结: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1.学生思考。2.学生讨论。3.学生汇报:预设:学生1:把前排和后排合起来就是一共的人数。前排7人加后排8人,一共15人。列式:7+8=15(人)学生2:可以分男女生合起来,就是一共的人数:男生9人,女生6人,合起来是15人。列式:9+6=15(人)4.学生分析比较:预设:相同点:这两个算式都用加法计算,得数都是15。不同点:两个算式中的加数不同。5.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6.动手操作。7.学生在此明确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列出的算式也不同。
2.看图列出不同的算式。左边加右边:□○□=□黑色加白色:□○□=□答案:(1)8+7=15(2)5+10=15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教师板书:一共有多少只天鹅?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2.教材第99页第1题。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你能想出几种解答方法?
1.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汇报,学生列式计算。2.讨论预设:学生1:可以按照男女生合起来。学生2:可以按照戴帽子和没有戴帽子的来做。学生3:可以分左边和右边的来做。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1)7+8=15(人)
9+6=15(人)
解决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用数学解决问题,与前面所学的解决问题相比,难度有所增加。开始部分我设计出学生文艺汇演的情景,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新课打好基础。通过教学让学生分析、思考、讨论,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接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发现的现象也不同,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师点评和总结: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