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6课时 减法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6课时 减法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5 11:4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时 减法
课题 减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5以内的减法计算,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水平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同时也提示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的教学都要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探究中,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地学习简单的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减法的含义。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体会减法的含义。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小棒、圆片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游乐园里的小丑又来了!今天他在干什么呢?(课件展示第26页情境图) 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1.算一算。
2+3= 1+1=
1+4= 2+3=
3+1= 3+2=
答案:5 2 5 5 4 5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1)让学生自学教材第26页,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互相检测,并进行疑问交流。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
2.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4个气球中拿走了1个,还剩几个?
师提问:在数学上要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3.算式:4-1=3,中间这个符号是减号,读作:4减1等于3。
4.动手操作,计算5-2。 1.观察情境图完成任务。
一开始小丑手里有( )个气球,然后飞走了( )个气球,最后还剩( )个气球。
2.怎样用点子图表示情境图的意思?
动手操作。
讨论:用减法计算。
3.一起读一读算式并说一说各部分的含义。
4.拿出圆片操作。 2.按要求填一填。
1+( )=4
2+( )=3
3+( )=5
4+( )=5
答案:3 1 2 1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6页“做一做”图2。
(1)看图,说一说图意。
(2)列示计算。
(3)指名解释算式的含义。
2.教材第27页“做一做”第2题。
读懂题意,动手画一画,填一填。
3.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1.看图说意思。
算式:4-2=2
2.同桌交流完成习题。
3.举例:树上有5只鸟,飞走了3只,还剩2只,用减法算式表示是5-3=2。 3.举例说说生活中4-3=1的例子。
提示:如:4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答案不唯一)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课要求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读、写减法算式。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创建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摆一摆”“划一划”“说一说”等活动,从而引导进一步探究减法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对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进行教学,使知识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足之处:有些学生思想开小差,没有跟老师一起学习,因此掌握效果较差。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