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4 认识图形(一)第2课时 拼搭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4 认识图形(一)第2课时 拼搭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25 11:5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拼搭
课题 拼搭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让学生拿出若干个小正方体、小长方体、圆柱随意地拼搭,通过搭一搭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周密性,我设计了讨论比较谁搭得高的环节,锻炼学生要全面考虑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2.通过拼搭,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积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学生说一说实物图形,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也有6个面。 1.在不易滚动的物体下面的( )里面打“√”。
答案:(√)(√)( )( )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教师提问: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搭,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3.取出一样的小正方体,看看怎样才能拼成更大的正方体。 1.学生动手拼。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拼搭:
2.学生1:三种拼法。学生2:四种拼法。
3.学生操作,拼完了可以互相检查,并拿到讲台上展览。 2.三个长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答案:长方体。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比一比谁搭得高。
规则:所有的积木都用上,又高又稳。
小组内比一比。
各组之间比一比。
小结:
方法:长方体竖着放,球放在最上面。
2.出示教材37页“练习八”第2、4题。
3.教师讲解例题,巩固学生课堂所学。
例:数一数,下面各图是由几块小正方体组成的。
1.学生互动游戏。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认真听老师讲解。 3.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区别?
答案: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4.搭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答案:8个。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立体图形的拼搭”这一教学内容时,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利用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本课时时我除了利用教材资源,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去体验,从而让学生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