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3-电阻-教案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6.3-电阻-教案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26 07:0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3电阻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材分析
已经学完电流电压
学情分析
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已经掌握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过程与方法
:2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学习重点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习难点
实验设计及结论
教具准备
电阻线路板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展示图片:为什么导线要用铝或铜做材料?为什么有些开关触点要用价格昂贵的银做呢?铁也是导体,为什么不用既多又便宜的铁做呢?用电阻定律演示器做演示实验.将导线AB代替灯泡连入上述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将导线CD代替AB,接通电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两次示数不同.
情景教学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引发同学思考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上述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那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呢?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路符号:介绍:手电筒的小灯泡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约1
m长的铜导线的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归纳总结理解分析学生观看微课展示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猜想:取出不同的各种金属丝,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学生猜想一般是: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
猜想(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思考:需要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检测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良好,教学任务完成
作业布置
请您在布置作业前先试做,建议根据学情布置个性化作业,为学生减负。学案中未完成的内容
板书设计
16.3电阻

、电阻定义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课后反思
教学任务全部完成,
学生做完实验,在PPT的模板上回答完结论之后,应该要进行总结。结论要强调前提条件是什么。2、
边总结的时候边在数据上处理,教会学生处理数据。3、第一组上去的时候就应该规范他们的操作,让后面上来的学生模仿。
自主学习
1、电阻是表示
的物理量;用字母
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里,电阻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比较大的单位还有

,符号分别为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课堂导学
演示课本上的小实验6.3—1,引入电阻的概念
(1)电阻是
,符号
;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电阻的单位有


;符号分别为


单位换算:1KΩ=
Ω
1MΩ=
KΩ=
Ω
2、师生共同探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实验的方法:
(1)、探究电阻的大小跟材料的关系
所选器材
需要控制的变量
得到的结论
(2)、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所选器材
需要控制的变量
得到的结论
(3)、电阻的大小跟导体长短的关系
所选器材
需要控制的变量
得到的结论
3、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与导体的



导体的电阻由它自身的条件决定,因此,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所以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1.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属性。
归纳与总结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1.A、B是两根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的导体,如果A导体的横截面积是0.5cm2,B导体的横截面积是5mm2,则导体A的电阻
导体B的电阻。
2.有三根相同材料制成的导体A、B、C,在相同的温度下,A比B长,粗细相同;C与B长度一样,C粗些.这三根导体的电阻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