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 课件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草原》 课件 (共3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5 21:5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部编版 五年级下
看到题目,我想知道……
草 原
资料交流
你搜集到的文中的草原所处的位置在哪里?
这片草原生活着哪些民族?
他们有哪些民族习俗?
草原位置
陈巴尔虎旗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境内有蒙古族、汉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14个民族。西北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中俄边境线总长193.9公里(系水界)。
呼伦贝尔草原
作者简介
舒庆春(1899年2月-1966年8月),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并在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和疑惑。
自学生词
一碧千里 绿毯 翠色欲流 低吟
洒脱 迂回 襟飘带舞 洒脱
陈列 衣裳 彩虹 马蹄
豆腐 拘束 微笑 羞涩
自学生词
毯 玻 裳 虹
蹄 腐 微 羞
涩 璃
文本领会
写出括号前汉字的正确读音。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 )地。
见到我们,主人立刻拨( )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 )古包。

měnɡ
整体感知
《草原》一文共有( )个自然段,在内容安排上,作者先描绘自己看到的( ),然后介绍主人们( )、( )。
5
草原风光
热情迎客
宾主联欢
《草原》一文的叙述顺序是由( )及( )。


领会文本
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先观察( ),然后观察( );作者描绘的景物依次是( )、( )( )、( )和( )。

地面
天空
平地
小丘
羊群
骏马和大牛
领会文本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 ),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满心的( )。在天底下,( ),而并不(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
)那样,到处(
)。
可爱
清鲜
明朗
高歌一曲
愉快
一碧千里
茫茫
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柔美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翠色欲流,轻轻流
入云际。
领会文本
面对如此美景,老舍先生说“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境界”一词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境界”原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领会文本
这句话直抒胸臆,连用两个“那么”,表达了作者初见草原的惊喜、赞叹之情。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领会文本
为什么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茫茫:
①广阔深远: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模糊不清:夜雾茫茫。
③茂盛:春草茫茫。
领会文本
渲染:中国画技法之一,把水、墨淋在纸上再擦匀。
领会文本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 ,不用(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 )。”
读一读,闭目想象:
柔美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翠色欲流
云际
领会文本
这段话中,哪些是写景的?哪些是抒发作者的感受?
景物: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领会文本
感受: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领会文本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比一比: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景物描写中有什么好处?
领会文本
情景交融,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领会文本
你知道蒙古族同胞的哪些习俗?
服饰: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蒙古长袍。
饮食: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居住: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
领会文本
娱乐:蒙古族是一个非常喜爱歌舞的民族。
交通:是牧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草原牧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骑马。
领会文本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
领会文本
“蒙汉情深”在哪些描述中得到了体现?
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蒙古同胞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共话团结。
领会文本
一起唱歌。
主客都都有礼貌,亲热不拘束。
主人好客,我们回敬。
领会文本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领会文本
内蒙东部纪游·陈旗草原二首之二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老翁犹唱当年曲,少女新添时代装。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领会文本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呢?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你是怎么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的?
直接全文
本文记叙了老舍先生访问( )时看到的( )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 )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 ),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 )。
内蒙古草原
草原美景
盛情款待
美丽风光
民族情谊
民族团结之歌
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
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
五十六窑砖瓦筑成一栋房,
五十六车矿石炼成一炉钢。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课堂练习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ū)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河”后面的叹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这样呢?)
“河”字后面加感叹号,表达了作者一行人见到河的惊喜之情。
河在草原上非常重要,有了河,就意味着有人家。
课堂练习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把( )比作“彩虹”,表现了他们的( )。
着盛装骑骏马的蒙古族同胞
热情与欢愉
课堂练习
身着cǎi hóng( )般艳丽yī shang( ) 的小朋友们在dì tǎn( )上翩翩起舞。他们起初shāo wēi( )有些xiū sè( ),但是越来越投入。
彩虹
衣裳
地毯
稍微
羞涩
板书设计
草原
盛装迎客
盛情款待
空气——清鲜 天空——明朗
草原—— 一碧千里,并不茫茫
景美
情深
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学习与巩固》。
2、阅读老舍的文章《猫》《养花》
《趵突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