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形状改变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8.形状改变了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25 09:1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形状改变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形状改变了》这篇课文是苏教2017课标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用力以后”的第二课。本节课在学生上一节课认识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感知力的一种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学情分析 :
学生进入二年级变化比较大,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个班级的学生思维敏捷,课堂常规很好,有比较好的科学素养,学生取拿实验材料都很规范。但是也存在个别差异性大的问题,有些孩子在课上踊跃发言,有些孩子就沉默寡言,课上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设计理念:
《形状改变了》是一节活动比较多的课,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科学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猜测结果,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小组讨论,自己填写活动记录单。以探究为中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材料,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自己学习获取科学知识,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在对脸部和海绵等材料用力的活动中,感知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知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之后形状发生改变。
通过探究实验,初步认识拉力大小对橡皮筋拉伸长度是有影响的。
体会用具体数据进行验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物体形状的改变来感知力的存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海绵块、弹簧、钢尺、气球、铁丝、橡皮筋、拉力器、钩码一盒、木板、橡皮筋五个。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了推力和拉力,知道了推和拉是常用的用力方法,大家先来看看这张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答。教师:没错,这就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脸。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变脸游戏。你来想想办法,看看你都能扮成什么样子呢?看看谁做的又有趣又滑稽。
通过移动课堂的随堂拍照功能将学生中有趣的照片发送到白板。
教师:这几位同学做得真好,大家都特别有创意,都做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为什么我们的脸会有这么多的样子呢?是谁造成了我们能够做出各种各样的样子呢?那都是些什么力呢?学生答。教师:是的,通过这样挤、压、扭、捏等力作用在我们的脸上就出现了各种形状,使得我们的脸什么改变了?学生答。【设计意图:通过追问的形式,逐渐导入新课。】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形状改变了》。(板书:形状改变了)
新授课:
(一)探究活动,改变物体的形状。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你们认识它们吗?学生答。教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给物体施加力,看看物体有什么变化,再去掉所有的力,看看有什么变化,最后小组讨论,把你们的发现填写在活动记录单第一部分。
物体 对物体施加的力的方法 物体的变化 去掉力之后的变化
海绵块


弹簧


钢尺


铁丝


气球


橡皮筋


拉力器


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可以让学生到前面演示。
小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使物体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有的同学还使同一个物体形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家做的都非常好,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物体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学生答。
师:没错,这些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他们受到了力的作用,是力使这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那么当你们松开手,力还在吗?物体的形状呢?那谁来总结一下,力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答。【设计意图:追问问题,让学生自己揭示力和形状之间的关系,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板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探究力的大小与橡皮筋长度变化的关系。
1、教师: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那么力的大小对物体形状的改变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可以来猜测一下,你们觉得有没有关系呢?学生答:有关系。/没有关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科学活动意识,遇到问题先进行假设,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得出结论。】看来大家猜测都不相同,没关系,既然我们有了猜测,接下来就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猜测是否正确。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几个材料:钩码、橡皮筋,木板。(课件显示)大家思考一下,利用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开展实验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散思维,自己来想办法解决问题,分工合作,培养了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总结步骤:那么我们一起来确定一下实验方法。
放好支架,在第一颗钉子上挂上橡皮筋,量出橡皮筋的长度。
在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橡皮筋上分别挂一个,两个,三个钩码,四个钩码,分别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做好记录,最后把你们的发现写在记录单中。
没挂钩码 挂一个钩码 挂两个钩码 挂三个钩码 挂四个钩码
橡皮筋的长度(cm)




你的发现:
实验小提示:
(1)合理分工,有助于更快的完成实验。
(2)挂钩码后,要等橡皮筋不动时再测量。
(3)测量时不能用手抓钩码或橡皮筋。直尺的“0刻度要与橡皮筋的最上端对齐。”
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测量准确,并发现其中的规律。【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教师:通过探究实验,大家觉得力的大小与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答。教师:大家通过分析,发现了力的大小与橡皮筋长度之间的关系,你们真了不起。正如同学们实验得出的结论一样,力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用力大,物体的形状发生的变化大。【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做提炼归纳,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板书:力越大,物体改变的形状越大)
(三)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用力都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在生活中,人们通过用力来改变物体的形状,传统用力和现代用力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在家中大家经常会看到家长揉面的样子,通过揉面来改变面的形状。那发展到今天有了新的机器——揉面机的产生,也可以用来改变物体的形状。传统的造铁器是敲打来对铁铸型,那现代就有了大型的机器来造铁器。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改进技术,利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变得更容易、更符合人们的要求,可见,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科技的进步正在为人类服务,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学生汇报。
教师总结:你说的非常全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越大,物体形状改变得就越大。那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力,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形状改变了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越大,物体形状改变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