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论教养》同步检测
(满分:65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运用(32分)
1.填空。(3分)
《论教养》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本文透过众多“______”“______”的现象,探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本质,富有现实意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①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是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是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②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léi。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yàn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至——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次填写)(3分)
恪守(
)
自吹自léi(
)
yàn(
)语
(2)第②段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2分)
(3)解释词语。(2分)
贤达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B.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自己吹暕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D.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真诚的话)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
B.上课时咱们不能随心所欲,要遵守纪律
C.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D.这个盗贼虽然能随机应变,但也难以逃脱人民警察的火眼金睛。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质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②⑤③①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③⑤①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B.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C.切忌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
D.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将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来解说“教养”
B.本文透过众多的“有教养”以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C.本文作者通过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D.本文作者主要是通过讲道理和引用名言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9.综合性学习。(8分)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老师给出了下面两句家规,同学们有的说A好,有的说B好,你会选择哪一句作为你家的家规?请说明理由。字数在80字以内。(3分)
A.巧伪不如拙诚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图片链接】从下图你看出什么?谈谈你的感想。(3分)
(?http:?/??/?www.zzstep.com"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中国教@育出版~%#&网]
(3)【补写对联】我国有很多家训是以对联的形式展现的。下面是大余湾村余氏家族的家训上联,请你尝试对出下联。(2分)
上联:勤俭能创千秋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论教养(节选)/
利哈乔夫(18分)
⑴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⑵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
⑶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已家里、在自已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竞怎么样。
⑷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⑸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
(6)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的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⑺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léi。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yàn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至——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⑻)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如此之类的问题,这些书在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9)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10)问题的关健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天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11)一切优雅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的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12)切记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的时候也不要有声音;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穿衣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不要连续不断地开玩笑,说俏皮话,讲笑话弄得旁边的人心烦,尤其是重复别人的已经说过、听你说话的人已经听过的笑话,那更加让人厌倦。絮絮叨叨会让谈话的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切记不要只顾自已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要知道任何优雅都不会让人厌烦,优雅是“社会共享的”。因此,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含义。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你是凭借你自已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不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13)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1.文章第11段与第12段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分)
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3.体味下列语言的表达效果。(5分)
(1)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一律”和“无论”强调了什么?)
?
(2)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外在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下列对选文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已家里、在自已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们的关系究意怎么样,而不是看他对别人怎样。
B.
有教养的人,必定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从不妨碍别人。
C.
有教养的人,珍惜别人的时间;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尽力去完成;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始终如一,从不两面。
D.
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是因为这些书谈的多是风度的外表,没有谈到风度的关健问题: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
5.根据本文的观点,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中学生?”(80字以内)(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成由节俭败由奢
①俭,即节俭,不靡费。因为节俭,所以清心寡欲,没有贪念,心地坦荡,正气长存。俭,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
②首先,俭可以治国。墨子有言:“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明太祖朱元璋倡导节俭,看到臣子送他的镂金床,非常气愤,说:“这与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用金银装饰便壶有什么区别?”立刻命人将它捣毁,又说:“即使富有了,又岂能放纵?即使显贵了,又岂能奢侈?”一国之君,抑奢倡俭,上行下效,节俭之风由此盛行全国,明朝国势日益昌盛。
③其次,俭可以持家。司马光在家训中,把勤俭节约当作教子的第一要务。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有德者皆由俭来。”汉朝的杨王孙虽然家境富有,却对当时大办丧事的陋习深恶痛疾,在病重时立下遗嘱:“吾以羸葬(羸葬:不用衣衾棺椁下葬),将以矫世也。”他用裸葬自己的行为树立了节俭的家风。以俭教子,家风淳正;以俭治家,家业兴旺。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婴,用一生书写了“俭朴”二字。他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上朝时乘坐的是劣马拉的破车,却婉言谢绝了景公赏赐他的骏马豪车。他身居高位,却能抑制奢侈之心,力求俭朴,“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俭能兴家;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侈能败家。可见,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能否厉行节俭息息相关。
④再次,俭可以修身。“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龙崇尚节俭,把“俭以成廉,侈以成贪”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为官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在富甲天下的江南做官时,他常年布衣蔬食,被当地民众戏称为“于青菜”。他俭约不贪,克己修身,以节俭的行为塑造了大清廉吏的形象。反观当今落马的那些贪官,有多少人因为生活奢侈,滋生贪欲,总觉得钱不够花,而伸出贪婪的双手,最终走上腐败的不归之途。这正应了颜真卿所说的“不节则志倾”。
⑤一个国家弘扬节俭之风,就会风清气正,长治久安;一个家庭传承节俭之风,就会兴家立业,蒸蒸日上;一个公民保持节俭本色,就会一身正气,受人敬重。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原文有改动)
1.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请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选文第②~④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3分)
5.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适合充当选文第②段的论据?说说理由。(4分)
【甲】
隋炀帝依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开凿大运河后,为了出游更舒适方便,他特意建造了高大华丽的“龙舟”。每次出游,他都要带着数十万随从,还下令沿途百里内的百姓都要贡献食物,劳民伤财。他的奢靡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亡国。
【乙】
清代和珅,凭借乾隆的信任和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地索取贿赂,盗窃国库,财富多到了难以统计的程度,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嘉庆即位后,和珅被绳之以法,身败名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论教养》同步检测
(满分:65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运用(32分)
1.填空。(3分)
《论教养》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本文透过众多“______”“______”的现象,探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本质,富有现实意义。
答案:利哈乔夫
苏联
有教养
无教养
真正的教养
优雅风度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把握作者的观点,同时注意苏联作家不要写成俄国作家。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①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是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是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②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léi。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yàn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至——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次填写)(3分)
恪守(
)
自吹自léi(
)
yàn(
)语
(2)第②段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2分)
(3)解释词语。(2分)
贤达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1)kè
擂
谚(2)一至
一致(3)有才德和声望的人(4)应将“不是……而是……”改为“不仅…而且
解析:(1)“恪守”不能读成“gè”,“擂”“谚”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2)“至”和“致”音同形似,注意据义定形。(3)本题考查结合语句理解词义的能力,可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4)“习以为常,轻松自然”与“能让他心情愉快”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要把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改为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B.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自己吹暕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D.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真诚的话)
解析:箴言:劝诫的话。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
B.上课时咱们不能随心所欲,要遵守纪律
C.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D.这个盗贼虽然能随机应变,但也难以逃脱人民警察的火眼金睛。
解析:A.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B.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C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D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多用于褒义用来形容盗贼,用错了对象。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解析:
A项,书名号应为引号;C项,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用;D项,问号应改为句号。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2分)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质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②⑤③①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③⑤①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B.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C.切忌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
D.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
解析:切忌的是“互相妨碍”,“不要互相妨碍”否定不当。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本文将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来解说“教养”
B.本文透过众多的“有教养”以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C.本文作者通过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D.本文作者主要是通过讲道理和引用名言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解析:本文主要是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9.综合性学习。(8分)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老师给出了下面两句家规,同学们有的说A好,有的说B好,你会选择哪一句作为你家的家规?请说明理由。字数在80字以内。(3分)
A.巧伪不如拙诚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示例一】A句虽质朴但含真义,告诉我们巧妙伪装远不如憨厚真诚好,教育我们做一个诚信真实的人,适合作为家规。【示例二】B句是传承千年的名言,对仗工整,易于传诵,更重要的是饱含深远的真理,既可作为一个人的生存原则,也可成为家族兴旺的妙言。
(2)【图片链接】从下图你看出什么?谈谈你的感想。(3分)
(?http:?/??/?www.zzstep.com"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示例】漫画中的小孩儿不知道什么是家风,更不用说有家风家训了。家风的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的,是潜力无穷的。我们不能让家风家训越来越缺失。[中国教@育出版~%#&网]
(3)【补写对联】我国有很多家训是以对联的形式展现的。下面是大余湾村余氏家族的家训上联,请你尝试对出下联。(2分)
上联:勤俭能创千秋业
下联:【示例】懒惰可毁百年家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论教养(节选)/
利哈乔夫(18分)
⑴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⑵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
⑶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已家里、在自已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竞怎么样。
⑷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⑸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
(6)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的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⑺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léi。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yàn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至——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⑻)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如此之类的问题,这些书在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9)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10)问题的关健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天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11)一切优雅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的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12)切记不要互相妨碍,因此不应当大声喧哗。听到吵闹声不必捂住耳朵——在许多场合未必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把汤匙放在碟子上的时候不要弄出声响,喝汤的时候也不要有声音;嘴里嚼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免得坐在旁边的人担心;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穿衣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敬重客人,敬重主人,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敬重路上的行人,不要让大家对你侧目而视。不要连续不断地开玩笑,说俏皮话,讲笑话弄得旁边的人心烦,尤其是重复别人的已经说过、听你说话的人已经听过的笑话,那更加让人厌倦。絮絮叨叨会让谈话的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切记不要只顾自已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要知道任何优雅都不会让人厌烦,优雅是“社会共享的”。因此,在有教养的优雅举止中总是包容着深刻含义。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你是凭借你自已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不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13)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1.文章第11段与第12段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分)
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第11段提出观点: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第12段则具体从多方面举例论说怎样做到这一点。
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3.体味下列语言的表达效果。(5分)
(1)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一律”和“无论”强调了什么?)
?“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2)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外在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可能”表推测,体现了作者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去掉后就成了“优雅风度是外在的”,过于武断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解析:分析议论文中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主要考查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答题思路:①亮明观点;②解释词语,分析该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具体作用;③扣住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答题。答题模式:不能删,这个词语表示…,是对…的限制,若删去就成了……,句子表意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下列对选文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3分)
A.
作者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已家里、在自已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们的关系究意怎么样,而不是看他对别人怎样。
B.
有教养的人,必定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从不妨碍别人。
C.
有教养的人,珍惜别人的时间;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尽力去完成;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始终如一,从不两面。
D.
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是因为这些书谈的多是风度的外表,没有谈到风度的关健问题: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
解析:A错,与原文“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已家里、在自已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竞怎么样。”不符。
5.根据本文的观点,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中学生?”(80字以内)(4分)
文章认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风度就会自动来到我们身边
。所以我们中学生要个做有教养、有风度的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一切,要敬重社会,敬重自然,珍惜我们居住的环境。在校园里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乱弃垃圾;在教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妨碍别人的学习,……。(与以上意思相似也可以)
解析: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实际,写出如何在生活中做个有教养的中学生。有教养的行为,应该是有爱心,懂礼貌,知道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心胸宽阔并发自内心,正派真诚,光明磊落等等。如:人见面要打招呼,因为这可以表达关切和尊重;公众场合说话声音要低,因为避免妨碍别人;做错事要说对不起,因为这样能弥补给别人造成的不快;要温文尔雅,因为恶语会伤人;要光明正大,因为行为不端将损害他人利益。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成由节俭败由奢
①俭,即节俭,不靡费。因为节俭,所以清心寡欲,没有贪念,心地坦荡,正气长存。俭,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
②首先,俭可以治国。墨子有言:“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明太祖朱元璋倡导节俭,看到臣子送他的镂金床,非常气愤,说:“这与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用金银装饰便壶有什么区别?”立刻命人将它捣毁,又说:“即使富有了,又岂能放纵?即使显贵了,又岂能奢侈?”一国之君,抑奢倡俭,上行下效,节俭之风由此盛行全国,明朝国势日益昌盛。
③其次,俭可以持家。司马光在家训中,把勤俭节约当作教子的第一要务。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有德者皆由俭来。”汉朝的杨王孙虽然家境富有,却对当时大办丧事的陋习深恶痛疾,在病重时立下遗嘱:“吾以羸葬(羸葬:不用衣衾棺椁下葬),将以矫世也。”他用裸葬自己的行为树立了节俭的家风。以俭教子,家风淳正;以俭治家,家业兴旺。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婴,用一生书写了“俭朴”二字。他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上朝时乘坐的是劣马拉的破车,却婉言谢绝了景公赏赐他的骏马豪车。他身居高位,却能抑制奢侈之心,力求俭朴,“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俭能兴家;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侈能败家。可见,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能否厉行节俭息息相关。
④再次,俭可以修身。“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龙崇尚节俭,把“俭以成廉,侈以成贪”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为官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在富甲天下的江南做官时,他常年布衣蔬食,被当地民众戏称为“于青菜”。他俭约不贪,克己修身,以节俭的行为塑造了大清廉吏的形象。反观当今落马的那些贪官,有多少人因为生活奢侈,滋生贪欲,总觉得钱不够花,而伸出贪婪的双手,最终走上腐败的不归之途。这正应了颜真卿所说的“不节则志倾”。
⑤一个国家弘扬节俭之风,就会风清气正,长治久安;一个家庭传承节俭之风,就会兴家立业,蒸蒸日上;一个公民保持节俭本色,就会一身正气,受人敬重。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原文有改动)
1.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请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选文第②~④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3分)
5.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适合充当选文第②段的论据?说说理由。(4分)
【甲】
隋炀帝依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开凿大运河后,为了出游更舒适方便,他特意建造了高大华丽的“龙舟”。每次出游,他都要带着数十万随从,还下令沿途百里内的百姓都要贡献食物,劳民伤财。他的奢靡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亡国。
【乙】
清代和珅,凭借乾隆的信任和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地索取贿赂,盗窃国库,财富多到了难以统计的程度,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嘉庆即位后,和珅被绳之以法,身败名裂。
答案:
1.成由节俭败由奢(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2.首先解释“俭”的含义和作用(或重要性),揭示论题;接着从“俭可以治国”“俭可以持家”“俭可以修身”三方面加以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归纳(或提出、强化、重申)中心论点。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有力)、突出地论证了“俭可以修身”的观点,进而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4.不能颠倒。因为这三段采用的是由主到次的顺序,与第①段中“国”“家”“人生”一一对应(或与“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相照应,或与第⑤段中“国家”“家庭”“公民”一一对应)。
5.材料【甲】
可以充当第②段的论据。理由:隋炀帝骄奢淫逸,最终亡国。从反面论证了“俭可以治国”的观点;而材料【乙】
不能充当第②段的论据。理由:和珅贪婪奢侈,穷奢极欲,导致身败名裂,从反面证明了“俭可以修身”的观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