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春》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25 18:54:27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学法指导:
1.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
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试着对其进行赏析。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作者及其散文: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广义散文是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狭义)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3.通感。
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二、预习任务
1.在读的过程中,勾画出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
2.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赏读第三段:本段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几句是从正面描写春草的?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哪几句是从侧面来写春草的?衬托了春草给人带来的什么感受?
4.第四段中作者主要写的是春花,他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方面的特征?
三、预习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朗润(rùn) 稀疏(shū) 水涨船高(zhàng)
B.抖擞(sǒu)?黄晕(yùn)?捉迷藏(cáng)
C.应和(hé)?
蓑衣(suō)?戴着笠(lì)
D.撑伞(zhǎng)?酝酿(niàng)?欣欣然(xī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互联网酝酿下一场革命,多个细分领域走向融合。
(2)为烘托节日气氛,众多商场举办猜灯谜活动。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全文围绕一个“    ”字,写了“    ”“    ”“    ”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开头部分写的是春天在盼望中到来;中间部分描写了美好的春景画面;结尾部分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    ”“    ”“    ”,深化了主旨。?
【课中导读】
一、听读课文
要求:
1.在每个自然段前写上段落记号、圈划生字词。
2.尝试给课文分层。
3.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二、理清思路
1.课文运用了什么结构来写春?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3.结构图示
___春
山:____
总体轮廓
水:_____

太阳:___
__春
春草图:_______
春花图:_______
局部描绘
春风图:_______
春雨图:_______
迎春图:_______
娃娃:____
__春
三个比喻句
姑娘:____
青年:____
三、朗读课文
要求:
1.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四、研读课文
(一)盼春
1.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2.“春天的脚步近了”近字用得好不好、准不准?说明理由。
3.第一段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二)绘春
1.齐读第二段,思考: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
2.赏析:“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3.自由朗读课文3-7段。
4.思考、讨论:第2自然段与3-7自然段存在着什么关系?
5.③--⑦段绘春部分描绘了什么景物?
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不能根据③-⑦段绘春部分画出几幅图画,并且给每一幅加上小标题。
如:____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
(1)作者使用了哪些词语描绘春草?描绘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2)本段第3句用“坐”“躺”“打”“踢”“赛”“捉‘等动词写孩子们在草地玩耍场景。思考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春花图
(1)春花图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句子批注)
(2)春花图的特征是什么呢?写作手法上是什么呢?是从什么角度和顺序去写的呢?
●春风图(风唱春)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美。请分析,“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找出句子批注)
●春雨图
(1)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2)作者怎样描写雨中特有的景象的?
(3)你能发现“春雨图”的写景是按照怎样的层次吗?
●迎春图
(1)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2)“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什么意思?在此有什么含义?
6.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图画,完成下面的表格。
【交流点拨】
图画名称
景物特征
描写角度(顺序)
写作手法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7.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三)赞春
1.这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2.这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3.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五、写作特色
1.巧用修辞。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1)盼望着,盼望着……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6)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8)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2.炼字精美。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5)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6)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3.调动感官。
___觉: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___觉: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___觉
:风里带着泥土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着。
___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修饰扩写。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鸟儿将巢安在……(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5.韵律优美。
阅读文章后,你能简要说说文章是如何体现韵律美的吗?
思考:《春》是我们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之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六、读诗积累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课后导练】
阅读《春》选段,回答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
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
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①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依次概括选文所描绘的三幅图景。
?春草勃发图→??????????图→??????????图。
2.将①-④句的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
3.赏析下面词句的表达效果。
(1)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换成括号中的字好不好?为什么?
???
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3)“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花、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什么意思?它能否删掉?为什么?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作者写景,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描绘。文中画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什么?
5.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民,有什么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学法指导:
1.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
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试着对其进行赏析。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作者及其散文: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广义散文是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狭义)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3.通感。
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二、预习任务
1.在读的过程中,勾画出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
2.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赏读第三段:本段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几句是从正面描写春草的?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哪几句是从侧面来写春草的?衬托了春草给人带来的什么感受?
4.第四段中作者主要写的是春花,他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方面的特征?
答案:2.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先正面写“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种子从肥沃的土壤中发芽,小草悄悄地安静的生长;“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最后两句写出了春草给人欢乐和充满活力的感受,通过春天“人”在春草上的活动,“风”吹拂春草的景象,侧面描写
(?https:?/??/?www.baidu.com?/?s?wd=%E4%BE%A7%E9%9D%A2%E6%8F%8F%E5%86%99&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WPWb1Phm4mhnYPWb3PA7h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T4rjTknjR1nH6vnjmLPWR3Ps"
\t
"_blank?)出春草新、嫩、绿的特点,令人喜爱不已。
4.四个角度。自上而下:树上的花,树中的昆虫,树下的野花;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由眼前的花想到了结的果;调动了视觉、味觉、听觉等感官,突出了春花花色艳,花朵多,花味甜三个方面的特点

三、预习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朗润(rùn) 稀疏(shū) 水涨船高(zhàng)
B.抖擞(sǒu)?黄晕(yùn)?捉迷藏(cáng)
C.应和(hé)?
蓑衣(suō)?戴着笠(lì)
D.撑伞(zhǎng)?酝酿(niàng)?欣欣然(xī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互联网酝酿下一场革命,多个细分领域走向融合。
(2)为烘托节日气氛,众多商场举办猜灯谜活动。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全文围绕一个“    ”字,写了“    ”“    ”“    ”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开头部分写的是春天在盼望中到来;中间部分描写了美好的春景画面;结尾部分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    ”“    ”“    ”,深化了主旨。?
答案:1.B 解析
A项,“涨”读音应为“zhǎng”;C项,“和”读音应为“hè”;D项,“撑”读音应为“chēng”。2.(1)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比喻事先考虑。(2)这里是“衬托”的意思。3.(1)拟人 (2)比喻、排比 (3)引用、比喻4.春 盼春 绘春 颂(赞)春 新 美 力
【课中导读】
一、听读课文
要求:
1.在每个自然段前写上段落记号、圈划生字词。
2.尝试给课文分层。
3.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二、理清思路
1.课文运用了什么结构来写春?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交流点拨】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交流点拨】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
3.结构图示
盼春
山:朗润
总体轮廓
水:涨

太阳:红
绘春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局部描绘
春风图:风唱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娃娃:新
赞春
三个比喻句
姑娘:美
青年:力
三、朗读课文
要求:
1.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四、研读课文
(一)盼春
1.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交流点拨】叠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另一方面,也把读者的心悬起来了。
2.“春天的脚步近了”近字用得好不好、准不准?说明理由。
【交流点拨】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地向你走来,一种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3.第一段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交流点拨】开头扣题,在内容上,点明了春的到来。从结构上统领全篇,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二)绘春
1.齐读第二段,思考: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
【交流点拨】山朗润(林木抽芽,山川变绿,使山色由暗变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

水涨(冰消雪化后春水

太阳红(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

2.赏析:“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欣欣然”的意思是欢欢喜喜地,赋予大自然万物以人的感情,不仅人们喜欢春天,大自然的万物也喜欢春天。
“刚”字用得精准,照应“春天的脚步近了”的“近”。“近”是说靠?近而未到,“刚”是说已到,才到。?
3.自由朗读课文3-7段。
4.思考、讨论:第2自然段与3-7自然段存在着什么关系?
【交流点拨】总分关系。这里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来描绘春天。文中写了“山、水、太阳”,总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整体轮廓。
5.③--⑦段绘春部分描绘了什么景物?
【交流点拨】草、花、风、雨、人
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不能根据③-⑦段绘春部分画出几幅图画,并且给每一幅加上小标题。
如:____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
(1)作者使用了哪些词语描绘春草?描绘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偷偷、钻→旺盛的生命力;嫩嫩、软绵绵→草的质地;绿绿→颜色;一大片一大片……→草的长势(叠用形容词→细致描绘春草的生机)
(2)本段第3句用“坐”“躺”“打”“踢”“赛”“捉‘等动词写孩子们在草地玩耍场景。思考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交流点拨】在春草图中,加入孩子们玩耍的场面,是侧面描写。通过孩子玩耍表现春草带给人的欢乐。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使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花图
(1)春花图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句子)
【交流点拨】①拟人,写春花多和报春的气势。
②比喻排比、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③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④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2)春花图的特征是什么呢?写作手法上是什么呢?是从什么角度和顺序去写的呢?
【交流点拨】花朵多:视觉
拟人——各种花竞相开放的情态
花色艳:视觉
比喻、排比
花味甜:味觉
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虚实结合,以虚衬实
以上是从正面来描写的。
蜜蜂闹
蝴蝶飞:听觉、视觉
衬托花的繁茂、甜香—
侧面描写。把音响和热闹的景象全写出来了,不但写出了野花的多,还写出了它闪闪发光的明丽色彩。
本段的写景顺序:空间顺序——由高到低(树上——花下——遍地)写作手法:正面与侧面相结合,虚实结合。
●春风图(风唱春)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美。请分析,“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交流点拨】“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柔、暖(触觉)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香(嗅觉)
鸟鸣:清脆、婉转;笛声:嘹亮(听觉)
修辞手法:“吹面不寒杨柳风”——
引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拟人;“(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拟人
●春雨图
(1)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作者抓住春雨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2)作者怎样描写雨中特有的景象的?
【交流点拨】雨中的景象写了两个方面: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3)你能发现“春雨图”的写景是按照怎样的层次吗?
提示从:从“雨、树叶、小草”到“走着的人”
【交流点拨】①由静景到动景;②由写物到写人;③由近到远
●迎春图
(1)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交流点拨】人人迎春:“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2)“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什么意思?在此有什么含义?
【交流点拨】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苦劳作,要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
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6.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图画,完成下面的表格。
【交流点拨】
图画名称
景物特征
描写角度(顺序)
写作手法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春风图
和悦
触觉、嗅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迎春图
春到人欢
由景及人
与开头呼应
7.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交流点拨】其他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地烘托了迎春图。
(三)赞春
1.这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刚落地的娃娃”表现了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这三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了它的“新”“美”“充满活力”。
2.这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能,因为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又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排列有序,不能调换。
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独立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成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3.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交流点拨】春天像天真烂漫的童年。
春天像一首旋律优美的歌。
春天像一首抒情诗。
春天像一个童话。
春天像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
五、写作特色
1.巧用修辞。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1)盼望着,盼望着……
【交流点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6)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交流点拨】“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暖。“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8)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
2.炼字精美。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交流点拨】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交流点拨】“偷偷”二字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交流点拨】“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交流点拨】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却已含蓄地写出了春风。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情状。
(5)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交流点拨】一个“逼”字,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特别得青。
(6)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交流点拨】“城里乡下”,说范围之广;“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言年龄之全。“也赶趟儿似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的花的“赶趟儿”。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人在争春。
3.调动感官。
视觉: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听觉: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嗅觉
:风里带着泥土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着。
触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修饰扩写。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鸟儿将巢安在……(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5.韵律优美。
阅读文章后,你能简要说说文章是如何体现韵律美的吗?
【交流点拨】(1)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
(2)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增添了音乐美感;
(3)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词,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添了语言的韵味,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思考:《春》是我们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之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交流点拨】①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
②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
③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
④在平日学习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练笔、多读书、活运用。
六、读诗积累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课后导练】
阅读《春》选段,回答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
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
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①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依次概括选文所描绘的三幅图景。
?春草勃发图→??????????图→??????????图。
春花竞放图→春风和煦图
2.将①-④句的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④②①③
3.赏析下面词句的表达效果。
(1)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换成括号中的字好不好?为什么?
???
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不好。“偷偷地”写出了春草悄然而生的情景,给人不知不觉的感觉。“钻”形象地表现了春草冲破土层的劲,让人看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两个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感,富有理趣,让人喜爱。括号里的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
(3)“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花、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什么意思?它能否删掉?为什么?
“仿佛”是好像、似乎的意思。不能删掉。这句话是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虚写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图。如果删掉,就变成实实在在的画面,与实际不符,也没有丰富的想象意味。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运用拟人,将蜜蜂人格化,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拟人、引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
4.作者写景,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描绘。文中画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什么?
从触觉的角度来描写春风,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轻柔的特点。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香?
5.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民,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烘托了春雨中安静祥和的气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