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试验、猜测等直观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集合 (1课时)
(2)练习课 (1课时)
(3)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集合
课题 集合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涉及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思想。集合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集合问题,对他们来说内容偏难,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下两点:
1.设问质疑,引发冲突。
一切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只有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才能达到教育最理想的效果。上课开始便通过脑筋急转弯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重叠,为本课的难点突破埋下伏笔。接下来出示例题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在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产生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2.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数学课不仅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神奇的价值,在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地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造,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与成功。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让学生知道解决重叠问题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 创设情境,激趣情引入。(6分钟) 1.老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个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2.引入课题——集合。(板书课题) 1.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明确只有三个人。
2.明确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1.两位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拍合照(所有人都入镜),可是照片上只有3个人。这是为什么?
答案:因为是爷爷、爸爸和儿子三人。
2.同学们去春游,带面包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既带面包又带水果的有48人。参加春游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
78+77-48=107(人)
3.三年级有20名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答案:
15+11-20=6(人)
二 探究新知。
(25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例1。
提问:参加体育比赛的一共有几名同学?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观察统计表,获取信息,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学生讨论交流,验证哪些答案正确。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3.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解决问题。
认识直观集合图,结合例题探讨直观集合图各部分的含义。思考:整个图表示的是什么?中间重叠的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4.结合直观集合图找到解题方法。
只参加跳绳比赛的人数+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的人数+只参加踢毽比赛的人数=总人数。
对应算式:5+3+6=14(人)
5.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只参加A的人数+只参加B的人数+A、B都参加的人数=总人数
参加A的人数+参加B的人数-A、B都参加的人数=总人数 1.学生看课件获取信息,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讨论猜想答案:
方法一:一共有9+8=17(人)。有学生反对。
方法二:因为跳绳的9人和踢毽的8人里面有这3人是重复的,所以计算的时候就不能是9+8=17(人),还应该减去3人,所以是9+8-3=14(人)。
方法三:8-3+9=14(人)
方法四:9-3+8=14(人)
3.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4.学生交流:结合集合图找到解题的方法。
5.明确解决集合问题的不同方法。
三 巩固练习。(5分钟) 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一填。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集合问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 教学板书
六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集合图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既拓展了学生对集合图的认知,为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搭建了平台,又体现了以学生认知基础为出发点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表述集合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加深学生对集合图的认识。让学生在反思中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应用集合图的实际意义。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