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数学测量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3.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1)毫米、分米的认识(1) (1课时)
(2)毫米、分米的认识(2) (1课时)
(3)练习课 (1课时)
(4)千米的认识 (3课时)
(5)吨的认识及简单换算 (1课时)
(6)解决问题 (1课时)
(7)单元核心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走一走、实际测量等方式,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概念及认识质量单位吨,体验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
第1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1)
课题 毫米、分米的认识(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以前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通过用刻度尺测量,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就要寻找新的途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操作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通过找一找、测一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取了毫米的有关知识,建立了毫米的长度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达到了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画、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提高估测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刻度尺、卷尺。
学具准备:刻度尺、1分硬币、银行借记卡、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 创设情境,揭示新课。(6分钟)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数学书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该用什么来表示呢?是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
4.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学生用手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动手操作比划。
3.交流测量结果。
4.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1.填一填。
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9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答案:100 1 900 4 500
2.数学游戏——考考你。
(1)2厘米和3厘米之间有( )毫米。
(2)4厘米和5厘米之间有( )毫米。
(3)2厘米和6厘米之间有( )毫米。
(4)4厘米和9厘米之间有( )毫米。
(5)1厘米=( )毫米
2厘米=( )毫米
10厘米=( )毫米
30毫米=( )厘米
答案:(1)10(2)10(3)40(4)50(5)10 20 100 3
二 实践操作,动手测量。
(25分钟)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1)指导学生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并估一估大约是多少。
(2)引导学生用教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3)引导学生测量时引出毫米。
2.探讨“1毫米”有多长。
(1)学生汇报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2)课件展示:我们把刻度尺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意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到“毫米”作单位?
老师总结:长度或厚度为1毫米的物体有很多,如身份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等。
3.思考:现在你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1.(1)学生思考、交流。
(2)小组讨论与书中的小朋友估计数值的差异。
(3)实际操作,当用厘米不能精确表达长度时,就需要一种新的长度单位。
2.(1)学生观察刻度尺,并汇报:1厘米的长度里有10个小格。
(2)学生观察体会。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同桌用手比画其长度。
(4)学生举例。
3.明确: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
三 巩固练习。
(5分钟) 1.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其他学具的长度。
(1)师生共同探究测量的结果。
(2)总结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2题。 1.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学具的长度。
2.集体纠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自由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 教学板书
六 教学反思 我先让学生回忆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接着让学生测量数学书,交流“数学书的宽和高不是整厘米,该用什么来表示呢”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通过测量书的厚度引出1毫米有多长,建立毫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对毫米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刻度尺,得出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整节课效果好,学生兴趣浓厚。
教师点评和总结: